出处
《国际航空》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55,共2页
International Aviation
同被引文献7
1 孙庆民,金长江.美国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研制概况[J] .国际航空,1994(4):62-63. 被引量:1
2 丁贤澄,王永生,高航.低空风切变和晴空湍流机载红外遥测技术[J] .电光与控制,1995,2(1):49-59. 被引量:1
3 [4]Bowles R L,R Targ.Windshea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airborne systems perspective[C].Virginia,USA 16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Aeronautical Sciences,1988:105-106.
4 [5]Russell Targ,Michael J Kavaya,R Milton Huffaker,et al.Coherent lidar airborne windshear sensor:performance[J].Application Optics,1991,30(50):2013-2026.
5 谢邦力.机载前视式激光雷达风切变探测系统[J] .国际航空,1990(11):52-53. 被引量:1
6 丁贤澄,赵泉.机载前视式红外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J] .国际航空,1991(7):19-20. 被引量:1
7 俞飞,姬鸿丽.低空风切变的分析与预报[J] .四川气象,2001,21(3):18-19.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3
1 胡朝江,李晓冲,袁有志.大飞机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26(5):23-25. 被引量:6
2 刘庭杰,陈玉茹,李建东.机载激光雷达发展与应用简介[J] .硅谷,2014,7(14):200-200. 被引量:1
3 李海,段佳玲,呼延泽,宋迪.基于多通道LFMCW雷达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J] .信号处理,2019,35(11):1800-1809.
1 韩铁铮.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系统的飞行试验[J] .国际航空,1992(12):48-49.
2 谢邦力.机载前视式激光雷达风切变探测系统[J] .国际航空,1990(11):52-53. 被引量:1
3 孙庆民,金长江.美国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研制概况[J] .国际航空,1994(4):62-63. 被引量:1
4 李文俊.我国第一套机载前视式红外低空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J] .国际航空,1994(6):37-37. 被引量:1
5 金长江,孙庆民.机载前视式低空风切变告警系统适航要求及审定方法[J] .国际航空,1995(11):54-57. 被引量:2
6 王学永.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系统性能模拟及分析[J] .国际航空,1991(5):54-55.
7 丁贤澄,赵泉.机载前视式红外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J] .国际航空,1991(7):19-20. 被引量:1
8 蒋庆全.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系统初探[J] .电子工程信息,2003(3):33-36. 被引量:1
9 孙庆民,金长江.机载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发展[J] .飞行力学,1994,12(3):10-14. 被引量:1
10 孙庆民,金长江.机载前视式低空风切变探测数值模拟研究[J] .航空学报,1996,17(S1):21-2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