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力的多重解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当下社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屏障,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技术保障;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有助于提升舆论引导力和政府公信力;从个体层面来看,
作者 陈东冬
出处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Cadres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6
  • 2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 3安东尼·吉登斯著,胡宗泽等译.《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21页.
  • 4卡普费雷著,郑若麟、边芹译:《谣言》,上海人民出版,1991年版.
  • 5曼组尔·卡斯特尔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页.
  • 6《2013年网民信息安全状态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9月.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 2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 3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 4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 5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破败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6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未来的社区》 (La comunita che viene).都灵:Einaudi,1990年版.
  • 7《未来的社区》(The Coming Community),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8黑格尔.《美学讲稿》(Vorlesungen uber die Asthetik).《理论文集》(Theorie Werkausgab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Suhrkamp,1970年版,第13卷,第25期.
  • 9阿维塔尔·罗奈尔(AvitalRonell).《电话簿》(The Telephone Book).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10劳伦斯·里克尔斯(LaurenceRickels).《电话上的卡夫卡与弗洛伊德》("Katka and Freud on the Telephone")[J].奥地利现代文学:国际阿图尔·施尼茨勒研究会学刊 第22卷3/4,1989,:211-225.

共引文献5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