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看不见的人》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著名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埃里森曾说,“凡是足以为小说提供新思路的一切,我无一不用”。特别是象征主义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家对黑人命运与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作者
王雪玲
机构地区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66,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身份象征
人物象征
视觉象征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晓辉.
探寻《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义[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97-98.
被引量:2
2
宋金花.
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109-111.
被引量:2
3
李美芹.
《看不见的人》中黑人的自我异化[J]
.广西社会科学,2002(5):191-192.
被引量:13
4
张丽华.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眼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19-21.
被引量:3
5
许海燕.
黑人·人·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评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J]
.当代外国文学,2001,22(4):133-13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伯纳德·W·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4页.
2
伊恩·罗伯逊.现代西方社会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3
A·查普曼.黑人的声音:美国黑人文学选集[C].新美洲图书公司,1968:665.
4
小休斯顿·A·贝克.黑人长歌[Z].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2:6.
5
New Essays on" Invisible Man", ed. Robert O' Meal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3.
6
The Living Novel, ed. Granville Hicks. New York: Macmillan, 1957. p.75.
7
[美]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8
[美]阿历克斯·哈利.根[M].北京;三联书店,1980.
9
Emory Elliott, et al. ed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1, p.435.
10
Ladell Payne. Black Novelists and the Southern Literary Tra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81, p.96.
共引文献
26
1
张力.
《看不见的人》与萨特的存在主义[J]
.长城,2011(2):62-63.
2
张静静.
《约翰的归来》中人物的异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79-79.
3
雷建国.
《无形人》中的象征、存在及异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111-115.
被引量:1
4
王昕.
《看不见的人》中场景设置的主题意蕴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52-153.
被引量:2
5
李莉.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236-238.
被引量:3
6
黄耀华,严立梅.
《看不见的人》的黑色幽默[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0):138-140.
被引量:1
7
李小海.
黑人自我意识存在的探寻——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看不见的人》[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9):69-71.
被引量:3
8
王晓辉.
探寻《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义[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97-98.
被引量:2
9
衡方方.
论《看不见的人》中自我与黑人民族文化的觉醒[J]
.北方文学(下),2011(5):33-34.
10
耿立男.
浅析《看不见的人》的写作手法[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105-106.
1
李建仓.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21-123.
被引量:7
2
刘瑶.
独特的象征王国——《看不见的人》中视觉象征对比分析[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2):71-71.
3
厉彦林.
布鞋的记忆[J]
.时代文学,2009(3):29-30.
4
陈春梅.
《吉姆老爷》中的象征手法[J]
.北方文学(中),2012(8):33-34.
5
杨若鹏.
丝抒·族谱[J]
.星星,2013,0(12):121-122.
6
王桂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中的《荒原》解读[J]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2):55-59.
被引量:5
7
刘同般.
简论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义及象征意蕴[J]
.山东文学,2008,0(4):100-101.
8
董建明.
《红字》中人物象征含义的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3(12):131-132.
9
李若梅.
名牌何价[J]
.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0(3X):18-18.
10
姚继玲.
象征手法在《蝇王》中的应用[J]
.青年文学家,2014,0(6Z):158-158.
芒种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