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解经到译经:论道安之于中国翻译研究的萌芽意义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研究,对此,佛学、史学和译学界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讨论。关于“最早的译学”,有认为始于支谦[1],也有认为是道安[2]提出了最早的翻译理论。我们认为,实践不必然产生理论、有观点也不代表就有研究。译史早期人们对翻译缺乏科学认识,也不专门研究翻译,实践存在大量算不上严格翻译的变译行为[3]。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在频繁的注疏、传抄和研究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人们才认识到一直以来所尊奉的“经”实为“译本”。在没有“翻译学科”、也无力阅读原文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借助传统文献研究法研读经本,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公元四世纪的高僧道安。他在解经工作中做了大量版本、目录和校雠工作,进行了译本与译本的比较或原本与译本的比较,并最终由解经走向译经。本文将聚焦这一转折,揭示道安之于中国翻译研究的萌芽意义。
作者 蒋哲杰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综合语言活动的翻译研究--以三至五世纪佛教和基督教的跨文化发展为例"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为13YJC74003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4

  • 1罗新璋.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读鸠摩罗什译籍[J].中国翻译,1997(6):6-8. 被引量:7
  • 2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M].李四龙,裴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 3释僧佑.出三藏记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5.
  • 4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24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2.
  • 5方广铝.道安评传[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264.
  • 6李明芳.庐山慧远《法性论》佚文之考证.东吴哲学学报,2004,(10):1-24.
  • 7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A]//大正藏(17):769a.
  • 8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A]//大正藏(8):168a.
  • 9道安.人本欲生经注[A]//大正藏(33).
  • 10王弼.老子[A]//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3.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7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