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00年,两名法国医师 Klippel 和 T renaunay首次报道以患侧下肢皮肤表面血管痣(瘤)、骨骼及软组织较健侧肢体肥大,同时伴有浅静脉蚓状曲张为特征的病例,并命名为 Klippel-T renaunay 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 ,KTS),又名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或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1907年Parkes和Weber两名学者也报道了相似病症,但患肢有动静脉瘘改变,称之为 Klippel-Trenaunay-Weber Syndrome (KTWS),作为 K-T综合征的 Parkes-Weber 亚型[1]。 Klippel-T renau-nay综合征是一类以血管发育异常为主的少见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近年来随着本病报道不断增多及研究的深入,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 梁静
出处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Guizhou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二级参考文献70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