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如何看待道德与幸福的一致性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主观性维度看,有自我关注、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和他者关注三种理解方式;以自我关注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敞开了试图决定如何生活的个人的主观性视野;介于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涉及一个能够理解此主观性的"第三方"立场;以他者关注为重点,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面容的伦理意义及必须与他者"面对面"的伦理主观性视阈。依据关于道德探究的形态学预设,"道德与幸福"之一致性问题的探讨有三种形态分布上的趋向:指向"心灵秩序"的德性至善论;指向"行为法则"的道德自由论;指向"他者面容"的伦理责任论。它们构成了与"幸福"关联的道德探究的道德形态学分布的三条问题轴线:应当如何生活?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在一起?
作者 田海平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共7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3ZDIXM001)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0AZX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YD2013001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美]托马斯·斯坎伦.价值、欲望和生活质量[M]//[印]阿玛蒂亚·森,[蔓]玛莎·努斯鲍姆.生活质量.龚群,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95.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曾晓平 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79.
  • 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4韩水法.批判的彤而上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2.
  • 5[法]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M].吴蕙仪,译.王恒,校.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 6Emmanuel Levinas, Totality and Infinity, trans. A. Lingis, The Hague/Boston/Lond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79, Preface p. 23.
  • 7[法]列维纳斯.上帝·死亡和时间[M].余中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58.
  • 8Zygmunt Bauman, Postmodern Ethics, Cambridge : Blackwell Publisher, 1993, p. 86.

共引文献185

同被引文献31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