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uilding Materi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32
-
1陈先齐.俄罗斯高教体制改革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8(3):2-7. 被引量:11
-
2陆启光.课程价值取向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2):47-52. 被引量:12
-
3阎凤桥.对英美大学校长管理体制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5(4):37-39. 被引量:10
-
4张艳辉.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述评[J].教育科学,2004,20(3):55-57. 被引量:20
-
5孙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4(7):1-4. 被引量:6
-
6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越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44-50. 被引量:26
-
7柏娟.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9):82-85. 被引量:5
-
8赵文报,李英.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辩证关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4):36-38. 被引量:9
-
9张又.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出现及其背景[J].药学教育,2005,21(1):59-61. 被引量:8
-
10钟颖.借鉴德国经验 提高广西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水平[J].东南亚纵横,2005(10):61-6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
1户小英.国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对我们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159-162. 被引量:9
-
2吴建华.中德高校会展教育实践之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8):56-58. 被引量:16
-
3包丽颖,安钰峰.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68-69. 被引量:18
-
4席酉民,郭菊娥,王洪涛,王大刚.中外知名大学校长的比较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3):74-83. 被引量:18
-
5刘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价值选择思考——以中德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比较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1(3):13-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3
-
1苏英.珠三角高职会展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95-195. 被引量:3
-
2罗绮琦.深入校企合作 培养创新高职会展人才——基于广东省会展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之校企对话环节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7):132-133. 被引量:2
-
3付婕.“个别专业”设置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大家,2010(14):53-54.
-
4蓝劲松.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之综合考察[J].科学中国人,2005(4):9-19. 被引量:11
-
5顾文涛,吴金希,韩玉启.高校领导伦理能力测度模型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7,16(1):118-124. 被引量:4
-
6刘新才.我国当代大学校长职业化的现实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6):45-49. 被引量:9
-
7李福华.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条件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1-43. 被引量:6
-
8王素敏.试述我国大学中出现的“新生事物”[J].中国电力教育,2008(9):17-18.
-
9姚利民,尹航.我国知名大学校长个人特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03-107. 被引量:10
-
10吴建华.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的关系[J].旅游科学,2008,22(6):70-73. 被引量:11
-
1陈立.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色[J].今日科苑,2008(14):244-244.
-
2余敬.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J].地质科技情报,1997,16(1):90-90. 被引量:2
-
3韩璐璐.德国高等教育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4(24):167-167. 被引量:1
-
4韩璐璐.德国高等教育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9):62-64. 被引量:4
-
5王炽昌,潘阳,陈曦,刘有鹏,黄新民,刘大允.法德两国招生考试情况的考察报告[J].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1999,0(1):54-58.
-
6吕杰.改革之风吹拂德国高等教育[J].中国教工,2002(11):36-37.
-
7秦元春.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兼顾 高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独具特色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2):101-103. 被引量:2
-
8胡丽.德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博洛尼亚进程”在德国的推进[J].纺织教育,2012,27(2):193-196. 被引量:1
-
9刘衡.德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3(11S):199-199. 被引量:2
-
10黄福涛.90年代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课程改革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1997(5):26-31.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