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存与悲剧——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社会悲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生存困境导致悲剧,福克纳将《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一家的悲剧描述成试图逃脱生存困境的意识。工业化摧毁了美国南方传统的蓄奴制,其巨大转变成为小说中人物社会异化、传统观念异化与伦理道德异化的悲剧根源。
作者
栾涛
机构地区
哈尔滨体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出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6-147,共2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06D023)
关键词
生存
社会悲剧
异化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2.
2
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Ltd, 1985.
3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振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91.
4
Marx and Engels. Peter and Betty Ross translated[ M].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5.
5
埃利希·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59.
6
肖明翰.
文学中的异化感与保守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1994(1):64-71.
被引量:14
7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26
1
杨京楼,张金华.
打造诚信企业的关键是制度创新[J]
.中国市场,2006(36):50-50.
2
文珊.
英语视觉诗与现代主义诗歌异化感[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13-115.
被引量:1
3
李常磊.
《希腊古瓮颂》对威廉·福克纳历史观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85-89.
被引量:2
4
林春香,蒋显文.
探析艾略特诗歌的异化主题——兼谈艾略特个人的异化感[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18-121.
被引量:1
5
汪小英.
耐莉的叙事和耐莉的故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85-87.
6
刘洊波.
从“火”、“镜子”和“影子”的重复看《喧哗与骚动》中名词的重复艺术[J]
.外语教学,2009,30(5):86-89.
被引量:5
7
王志明.
《喧哗与骚动》与《押沙龙,押沙龙!》之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0-121.
8
郑昭梅.
《榆树下的欲望》的生态解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4):4-7.
9
董杰,郭明周.
迈克尔·克莱顿作品中的异化主题探析[J]
.科技信息,2010(22).
10
冯溢,姚进.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50-55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
1
许燕.
论《喧哗与骚动》的文化叛逆[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189-191.
被引量:4
2
肖明翰.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3):50-58.
被引量:26
3
邹玥.
以家族的兴衰写时代的变迁——《家》与《喧哗与骚动》的比较[J]
.文学界(理论版),2012(7):3-4.
被引量:1
4
吴文妹.
《喧哗与骚动》人物及家族命运探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67-70.
被引量:2
5
刘加媚.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文学[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2):39-42.
被引量:7
6
周黎平.
心系南方 情恋南方──读《喧哗与骚动》话福克纳南方情结[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49-52.
被引量:1
7
张阿莉,达仓.
写没落主题 抒人类情怀——《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比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56-5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朱学敏.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家族的没落[J]
.校园英语,2018,0(17):249-250.
1
霍月红,陈颖.
混乱背后的秩序——论《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艺术[J]
.作家,2012(24):49-50.
2
陈君.
福克纳与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J]
.科技信息,2013(35):137-137.
3
邓毅群,肖鸣旦.
现代伊甸园——精神荒原——析《喧哗与骚动》中的伊甸园原型意象[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68-70.
4
宋昊燃.
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的回响[J]
.大众电影,2017,0(1):78-79.
5
韩阳.
福克纳的南方情节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90-91.
被引量:1
6
孙春梅.
教学中如何阐述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要点[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2):19-20.
7
顾平,朱英兰.
现代美国犹太文学[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8):176-177.
8
张玲.
论卡夫卡母亲与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渊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2):89-92.
9
龚静.
论《喧哗与骚动》的性主题[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1):141-142.
被引量:1
10
王晓芬.
浅析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手法[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111-112.
被引量: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