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建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法律环境的现实状况表明构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决不可照搬西方国家的规定。法律环境的内在制约决定了我国该项制度的构建必然体现过渡性、阶段性 ,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职业的发达及法律援助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健全而逐步调整完善 ,最终达到当事人充分举证、交换证据 ,而法官完全中立裁判的目标。
作者
韩珺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法律系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8,共7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证据制度
中国
法律环境
举证时限
书记官
操作程序
分类号
D92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5.2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李汉昌.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J]
.法学评论,1998,16(6):96-101.
被引量:22
2
王亚新.
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J]
.中外法学,2000,12(2):129-161.
被引量:61
3
陈桂明,张锋.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初探[J]
.政法论坛,1998,16(3):83-89.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苏力.
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J]
.北大法律评论,1999(1):80-99.
被引量:49
2
王亚新.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3-22.
被引量:159
3
王怀安.“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在审判领域的重大发展”.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走向法庭--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示范》,法律出版社,1997年,24页.
4
小林秀之,《新版美国民事诉讼法》,第三章.
5
王亚新.“纠纷、秩序、法治--探寻研究纠纷解决和规范形成的理论框架”,《清华大学法律评论》第2辑,1998年,16-17页.
6
古闲裕二.“美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以1990年的CivilJusticeReformAct为中心”,载日本司法研修所编.《美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法曹会,1997年.
7
吉村德重.“诉讼促进与辩论的充实·活跃--西德简略化法的理想和实际”,《井上正治还历纪念论文集》(下).
8
阿尔弗莱德·瓦尔希切法著,丰田博昭译.《简略化法对审判实务》,彼得·艾伦斯、小岛武司编,《西德民事诉讼法的现在》,中央大学出版部,1988年.
9
吉野正三郎."简略化法的成果和展望",《法律家》第914号,1988年.
10
铃木正裕.“关于‘辩论兼和解’方式”,《民事诉讼杂志》36号,1991年.
共引文献
127
1
袁中华.
民事诉讼中诉之正当性审查[J]
.中外法学,2021(2):386-404.
被引量:11
2
姜春兰.
对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有关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94-97.
3
胡子君,姚合平.
行政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研究[J]
.求实,2006(z1):92-93.
被引量:3
4
郭亚红.
中美民事诉讼若干重要制度之比较研究[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43-46.
被引量:1
5
刘洪文,郭云忠.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J]
.河北法学,2001,19(5):114-116.
6
程宗璋.
试论我国的民事认证制度[J]
.天津电大学报,2000,4(4):42-48.
7
赵萍.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20-22.
8
郭志远,张剑.
论完善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应遵循的原则[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1):26-29.
9
单锋.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1):214-224.
10
赵淼,韩俊.
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71-7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
1
冯仁强.
评“民事上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
.法学,2001(8):51-53.
被引量:16
2
李冰.
构筑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基本框架[J]
.河北法学,2001,19(5):59-62.
被引量:2
3
张卫平.
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J]
.政法论坛,2001,19(4):87-96.
被引量:16
4
谷安梁.
论我国司法制度的转型——我国司法改革的主要问题[J]
.政法论坛,2001,19(4):119-125.
被引量:6
5
周利民.
试论阐明权[J]
.政法论坛,2001,19(3):85-88.
被引量:13
6
汤维建.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J]
.政法论坛,2000,18(6):127-139.
被引量:102
7
黄松有.
证据开示制度比较研究──兼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的证据开示[J]
.政法论坛,2000,18(5):103-115.
被引量:45
8
纪红勇.
民事诉讼庭前交换证据制度初探[J]
.法律适用,2001(9):49-51.
被引量:4
9
郭建平.
试论执行工作运行机制[J]
.法律适用,2001(9):52-54.
被引量:6
10
张晋红,易萍.
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4):105-112.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7
1
汤维建,卢正敏.
2001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80-85.
被引量:3
2
肖利.
试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J]
.西部法学评论,2009(3):80-83.
被引量:1
3
高美艳.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J]
.经济师,2010(4):85-85.
4
尹少成.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7):9-12.
被引量:1
5
刘婷.
试述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不足[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6):249-249.
6
淡文婷.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研究[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50-50.
7
夏先华.
英美法系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检视及其启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4):118-1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赵一.
论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价值取向[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21-128.
被引量:3
2
阿丹.
谈我国的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1):52-52.
3
张莉娜.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728-731.
被引量:2
4
徐宝同.
优化我国商事仲裁取证规则——以“证据披露义务”为切入点[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15):1-4.
被引量:1
5
彭彩虹,陆国东.
既判力与民事诉讼终局程序问题探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50-55.
6
梁宏辉,张德峰.
论我国人事诉讼程序之建构[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5):17-19.
被引量:6
1
汪新丽.
论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3):20-22.
2
孟祥,王晓艳.
对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探讨[J]
.法律适用,1998(5):39-40.
3
梁枫.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
.公民与法治,2005(8):10-12.
4
唐先锋.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5):97-99.
被引量:2
5
易新华.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探析[J]
.人民司法,2003(10):41-42.
6
何敏.
论民事审判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具体实施[J]
.法律适用,2005(11):78-80.
被引量:2
7
胡建梅.
关于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几点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85-87.
被引量:2
8
李珍平.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发展——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J]
.当代法学,2003,17(6):135-138.
被引量:2
9
姜群,敖妙.
审前的较量——从庭前证据交换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J]
.中国司法,2003(4):34-36.
10
卓剑锋.
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浅议刑事简易程序的重构[J]
.法制与经济,2014,23(5):72-74.
政治与法律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