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老子》文本虚构形式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虽然《老子》历来被哲学、文艺学奉为经典,其对中国文学形式与艺术手法的影响却有待进一步探讨。实则,《老子》运用"若、似、犹、如、象"等词语,通过比喻、假设等方式进行"文学虚置语象"的构造。这种虚置语象可分为:静态语象、运动语象、混沌语象三种。正因为《老子》运用了许多厚重、刚健的虚置语象,所以《老子》一书虽然重虚无、贵柔弱,但文风上却显得刚健、雄放。
作者 邓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天中学刊》 2014年第2期49-53,共5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德]汉斯·费英格.“仿佛”哲学——人类理论的、实践的及宗教的虚构学说[M].[美]C.K.奥格登,译.纽约:劳特里奇,1952.
  • 2[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M].陈定家,汪正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 4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卷一[M]//明正统·道藏:第十二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 5清·魏源.老子本义[M].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6宋·黎德清,编.朱子语类:卷125[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 7许结,黄卓颖.《老子》的文学史意义考论——从“信言不美”谈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62-70. 被引量:2
  • 8[德]夏瑞春 陈爱政 译.德国思想家论中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3

  • 1(清)刘熙载著,薛正兴.刘熙载文集[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98.
  • 3逮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83.

共引文献6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