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潘一井田地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指出了矿井热害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了井田内钻探和采掘揭露资料,研究了潘一井田的地温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对影响地温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防治热害的措施,为煤矿设计和矿井通风提供参考。
作者
常靖靖
宋登科
许光泉
机构地区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绿色科技》
2014年第5期163-165,共3页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潘一井田
地温
分布特征
热害防治
分类号
TD727.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丁丁,王佰顺,张翔,杨培培.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J]
.中国矿业,2012,21(7):94-97.
被引量:24
2
张振飞,冯士安,陈贵祥.
耿皇井田地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37(6):6-8.
被引量:4
3
李红阳,朱耀武,易继承.
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7,38(11):68-71.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胡绍龙.
刘庄井田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5):26-28.
被引量:20
2
刘何清,吴超,王卫军,陈世强.
矿井降温技术研究述评[J]
.金属矿山,2005,34(6):43-46.
被引量:76
3
胡桃元,吴福根,吴中立.
姚桥矿井下热源分析及热害防治[J]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5,15(2):36-41.
被引量:5
4
袁亮.
淮南矿区矿井降温研究与实践[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4(3):298-301.
被引量:78
5
李红阳,朱耀武,易继承.
淮南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J]
.煤矿安全,2007,38(11):68-71.
被引量:48
6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3):732-739.
被引量:53
7
王炬.
丁集井田地温变化规律及防治的探讨[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35(6):65-66.
被引量:3
8
檀双英,易德礼,傅宪章.
祁东井田地温特征及地质因素分析[J]
.煤炭技术,2001,20(1):39-40.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9
1
郑挺,彭涛.
张油坊煤矿简易测温孔校正及其地温分布特征[J]
.煤炭与化工,2013,36(7):20-23.
被引量:1
2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3):732-739.
被引量:53
3
许光泉,王伟宁,张海涛.
淮南矿区深部热害分析及热水资源化研究[J]
.中国煤炭,2009,35(10):114-116.
被引量:17
4
牟尧,牟新之.
地壳隔热密封破坏——近100a气候变化的“发病机制”[J]
.干旱气象,2009,27(4):381-394.
被引量:3
5
王伟宁,许光泉,李佩全,黄向菁,刘泽功,张海涛.
丁集矿区地温变化规律及深部热害预测[J]
.煤矿安全,2010,41(6):103-105.
被引量:20
6
周昀涵,罗新荣,谷丽朋.
淮南矿井地温异常成因分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36(4):13-15.
被引量:10
7
牟尧,牟新之.
地壳隔热密封破坏——近百年气候与环境变化“发病机制”的数学验证[J]
.干旱气象,2011,29(3):383-391.
被引量:2
8
周昀涵,罗新荣,李浪,谷丽朋,吴丽丽.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热物性参数与大地热流分析[J]
.煤矿安全,2011,42(12):116-119.
被引量:10
9
张帅,田道春,刘文中.
涡北煤矿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35-38.
被引量:11
10
杨丁丁,王佰顺,张翔,杨培培.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J]
.中国矿业,2012,21(7):94-97.
被引量:24
1
孙丙科,吴兆吉.
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煤炭技术,2014,33(8):40-42.
被引量:4
2
彭担任,隋金峰,王占国.
通风降温防治采面热害[J]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8,18(5):41-42.
被引量:1
3
汪宏志.
淮南煤田矿井热害分布及防治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2016,28(12):72-74.
被引量:1
4
曾建强,李冰冰.
千米深井热害防治[J]
.煤,2010,19(8):39-40.
5
董代安.
矿井热害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技术现状[J]
.科技信息,2012(7):610-611.
被引量:1
6
彭担任,程普军.
回采工作面热害的防治[J]
.工业安全与防尘,1998,24(12):30-31.
7
吴兆吉.
梅花井煤矿深部热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7):67-67.
被引量:2
8
胡桃元,吴福根,吴中立.
姚桥矿井下热源分析及热害防治[J]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5,15(2):36-41.
被引量:5
9
郭世明,张海永,王前龙,于海,赵磊.
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研究[J]
.中州煤炭,2011(9):26-27.
被引量:1
10
刘彪.
基建矿井热害防治措施讨论[J]
.科技资讯,2014,12(13):81-81.
绿色科技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