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继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在急性期尿酸盐沉积物周围有炎症细胞侵润,后期可有肾小管上皮损伤、萎缩和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化,继而发生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痛风患者40%以上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半数患者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1].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736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二级参考文献102

共引文献107

同被引文献198

引证文献21

二级引证文献16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