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降的效果及其走势分析——兼论“流动性陷阱”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2000年第4期17-22,共6页
Japanese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范从来.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0,35(7):24-31. 被引量:64
-
2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35(6):11-18. 被引量:85
-
3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34(11):39-46. 被引量:118
-
4刘利.我国经济是否出现了“流动性陷阱”[J].国际金融研究,1999(10):50-55. 被引量:7
-
5刘宪法.“日本陷阱”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现实[J].经济研究,1999,34(8):40-47. 被引量:37
-
6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15(4):38-43.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张萍.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J].经济研究,1996,31(10):34-43. 被引量:45
-
2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大调整:一个共同的主题和必然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8,(9).
-
3综合开发研究院.短期稳定与长期健康高速增长的政策:内部工作论文[M].,1998..
-
4秦朵.改革以来的货币需求关系[J].经济研究,1997,32(10):16-25. 被引量:75
-
5刘世锦.结构转换缺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选择[J].管理世界,1998,14(6):10-19. 被引量:22
-
6王大用.2700亿特别国债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1998(11):45-50. 被引量:7
-
7王积业.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J].宏观经济研究,1999(1):6-11. 被引量:8
-
8赵玲华.透析中国违规资本流动的种种方式[J].国际经济评论,1999(2):37-41. 被引量:9
-
9投资,周期波动与制度性紧缩效应[J].经济研究,1999,34(3):16-25. 被引量:96
-
10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1999,34(5):3-10. 被引量:95
共引文献310
-
1耿德林,王文涛.公众预期对货币政策目标的时变效应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21(9):1-17.
-
2马丽雅.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研究[J].广东经济,2017,0(4X):98-98.
-
3张合金,杨充,范旭东.我国存款负利率的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4):36-40. 被引量:3
-
4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36(11):35-44. 被引量:512
-
5吴明,王任.中国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行为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32-36.
-
6赵平.货币供给内生性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00,15(5):52-53. 被引量:1
-
7夏永祥.关于当前我国储蓄与利率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3,25(3):38-41.
-
8刘丹.我国利率政策的实证与理论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1):74-76.
-
9郑璋鑫.美国利率上调及我国经济对策选择[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12-15.
-
10韩其恒,李俊青.金融深化对个体行为及其福利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10,36(6):14-25. 被引量:4
-
1近年来定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表[J].上海金融,1992(3):18-18.
-
2张竞怡.加息后,“调整”成理财关键词[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7(7):47-47.
-
3近年来银行定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调整表[J].上海金融,1993(6):39-39.
-
4专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表[J].上海金融,1989(2):35-35.
-
5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调整各项贷款利率的通知[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1996,0(4):15-15.
-
6国家开发银行发出关于调整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的通知[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1995,0(3):10-10.
-
7贾冬梅.利率上调后转存合算吗[J].大众理财顾问,2011(2):25-25.
-
8蒋寿忠.浅析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J].黑龙江金融,1997(12):15-16. 被引量:1
-
9金勇吉.邮储是否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J].吉林金融研究,2005(7):45-45.
-
10罗频宇.利率调节对沪市股价短期影响的实证分析[J].知识经济,2011(8):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