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学传统与法哲学的缺失——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预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没有自己的法哲学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然而究其个中原因,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认为只有从我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从文化哲学中去寻找答案才能抓住根本。法哲学的缺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预设的逻辑必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不证自明的逻辑基点。
作者
董尚文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12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法哲学
中国
儒学
现代法学
法律文化
礼
刑
天人合一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梁治平.
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J]
.读书,1998,0(1):14-20.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28
1
张华.
法律解释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1.
2
赵旭东.
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一个华北村落的纠纷解决[J]
.北大法律评论,1999(1):100-144.
被引量:14
3
赵旭东.
习俗、权威与纠纷解决的场域——河北一村落的法律人类学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01(2):74-84.
被引量:63
4
强世功.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09-122.
被引量:118
5
刘诚.
论ADR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功能与制度设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和法理学分析[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54-59.
被引量:23
6
谢晖.
法律作为符号[J]
.学术界,2002(1):85-97.
被引量:7
7
李邦军,盛景明.
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24-27.
被引量:1
8
付冬梅.
论区域习惯在多元民事纠纷处理机制中的有效运行[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27-32.
9
刘三木,汪再祥.
法学中的概念移植问题之研讨[J]
.法学评论,2006,24(5):80-83.
被引量:2
10
王珂珂.
ADR视野下的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
.现代农业,2007(7):79-81.
被引量:1
1
陈寒鸣.
试论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权意识[J]
.上饶师专学报,2000,20(1):30-37.
被引量:3
2
陈寒鸣.
论儒学传统与人权建设[J]
.理论与现代化,2000(4):10-13.
被引量:1
3
朱春,程银宏.
民间公益组织间合作的逻辑与实现——基于上海市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的研究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1,0(5X):123-126.
被引量:9
4
张国芹,张锦洪.
党的先进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58-59.
5
张跃进.
试论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的逻辑必然[J]
.唯实,2002(5):21-24.
6
胡金枝.
谈“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8):189-189.
7
王爱玲.
论习近平的“心中四有”思想[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43-47.
被引量:4
8
自我净化“洗洗澡”[J]
.党建研究,2013(11):55-56.
9
张贺福.
论十六大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的理论意义——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逻辑必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6):7-15.
被引量:3
10
苏团,王云奖.
中国呼唤司法独立[J]
.河北法学,2002,20(B11):15-17.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