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新品种良星9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小麦新品种良星99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培肥地力、精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晁林海
武超
黄雪峰
机构地区
安徽省宿州市农委科技站
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57-57,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良星9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张侠,陆连贺.
优质小麦平衡施肥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41-241.
被引量:1
2
黄爱国.
小麦新品种皖麦52高产攻关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16-116.
被引量:9
3
刘和平.
济麦20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2):36-37.
被引量:3
4
褚冰倩,乔文峰.
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86.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郑在卿,赵建波.
威海市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3):123-136.
被引量:1
2
丁楠.
淮北平原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83-283.
被引量:2
3
张淑丽.
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J]
.现代农村科技,2010(17):10-11.
被引量:4
4
王俊英,周吉红.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上旬刊),2010(8):38-3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2
1
陆德.
邳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90-91.
2
曹宏鑫,董玉红,欧阳竹,赵锁劳,王旭清,许金芳,王法宏,任德昌.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茎数动态模型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2):243-248.
被引量:1
3
房春兴,沈恩庭,郭然.
皖麦52号不同播期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种子科技,2008,26(5):39-40.
被引量:1
4
房春兴,沈恩庭.
播期、密度对皖麦52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2):44-46.
被引量:3
5
房春兴.
播期与密度对皖麦52产量因子影响研究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68-69.
被引量:3
6
廖敏,刘飞,任士忠.
皖麦5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54-54.
被引量:1
7
刘强.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47-48.
被引量:9
8
王华俊,王今,李先金.
皖垦麦1号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81-81.
9
邱长学.
亳州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78-78.
10
党如灵,邵海民,杨凤敏.
柘城县小麦科学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91-9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崔勤,李新丽,翟淑芝.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计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63-2063.
被引量:90
2
徐向东,孙艳,孙波,张坚,郭晓芹.
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5):1295-1300.
被引量:87
3
叶君,邓西平,王仕稳,殷俐娜,陈道钳,熊炳霖,王鑫月.
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9):1275-1283.
被引量:56
4
袁平,朱增培,闫秀,曹阳.
小麦新品种徐麦3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2):176-177.
被引量:2
5
王信宝,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
多穗型抗倒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9号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7(8):72-73.
被引量:4
6
黄益宗,蒋航,王农,刘岩,胡红青.
外源褪黑素对砷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8,37(6):1738-1743.
被引量:17
7
庄维兵,刘天宇,束小春,渠慎春,王涛,张凤娇,王忠.
褪黑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植物激素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12-16.
被引量:7
8
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许爽,姚静,查丁石.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茄子幼苗生长及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2):2427-2434.
被引量:47
9
习林杰,王晨雨,严露露,杨俊伟,张静,邹志荣,潘铜华.
外源褪黑素对生菜根系生长及内源褪黑素含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9(6):7-11.
被引量:5
10
史中飞,梁娟红,张小花,成宏斌,郑晟,王娟,张腾国.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4):163-170.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2
1
薛艳.
小麦新品种徐麦35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17,34(19):23-23.
2
褚晶,田晓芹,陈世华,郭善利.
外源褪黑素对小麦幼苗生理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广西植物,2023,43(4):723-73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程相国,李丽杰,王小辉,张晓甜,王素芳,张志勇.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花生幼苗生长和光合性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8):68-75.
被引量:2
2
李庆玺,刘莉,尹亚敏,尹俊,李启娇,郑立文,崔东毅,马向丽.
外源褪黑素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质膜透性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6):1059-1066.
3
马仲炼,龚健福,马永翠,田虹,刘德福,杨顺强.
外源褪黑素对苦荞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24,53(1):41-47.
被引量:3
4
胡志辉,梁晓平,田巧君,安琪,汪艳杰,龚祖运.
豇豆品种在盐胁迫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聚类分析[J]
.种子,2024,43(7):36-44.
1
刘刚.
介绍五个国审小麦新品种[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0(8):27-30.
2
胡冬锁.
推介几个小麦品种[J]
.农村百事通,2006(18):36-37.
3
王成超,朱峰年,吴清涛,马瑞敏,杜绍印,谢华玉.
小麦新品种良星99稻茬繁种高产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4):106-107.
被引量:3
4
本刊辑.
邯麦17[J]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3).
5
隋华,杜佳林.
小麦播种和苗期管理[J]
.天津农林科技,2014(5):45-46.
6
耿军歌.
冬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2012(10):12-13.
7
本刊辑.
冀麦325[J]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3).
8
刘凤洲.
菏泽市小麦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5):60-61.
被引量:4
9
傅晓艺,李彩华,赵彦坤,史占良,郭进考,何明琦.
小麦新品种‘石麦2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1):38-43.
被引量:26
10
刘敦一,庞丽丽,张伟,李忠祥,王孝忠,于福同,邹春琴.
锌肥施用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4):76-80.
被引量:28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