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0-52,共3页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参考文献4
-
1肖霞,叶妙元,陈金玲,徐雁.光学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和试验[J].电网技术,2003,27(6):45-47. 被引量:26
-
2史东军,史战军,史永基.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光纤电压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02,8(7):17-23. 被引量:5
-
3宋军强,杨煜普,周彪.DSP在光纤电压测试系统中的应用[J].测控技术,2001,20(4):56-58. 被引量:2
-
4郭小明,罗承沐,张贵新,马仙云.利用LiNbO_3晶体电光效应测量脉冲电压[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5,14(2):1-5.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5
-
1罗先和,光电检测技术,1995年
-
2权允中,潘维济.基础光学实验[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
3史永基,史建军,史红军.光纤传感器的现状[J].传感器世界,2000,6(5):1-9. 被引量:9
-
4滕林,刘万顺,李贵存,贾清泉,李岩松.光学电流传感器及其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2,26(1):31-33. 被引量:59
-
5曾庆禹,李国龙.变电站集成技术的发展——现代紧凑型变电站[J].电网技术,2002,26(8):60-67.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37
-
1赵岚.基于FPGA的直流相位跟踪检测系统设计[J].光电子技术,2009,29(2):135-137. 被引量:1
-
2李彦,章敏,李立京,陆文超,冯秀娟,杨士宁.光学电压互感器晶体双折射误差的分析与抑制[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4):181-184. 被引量:5
-
3李晓南,刘丰,郑绳楦.一种新型光纤电压互感器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6):74-78. 被引量:13
-
4罗绍钧,郭文刚,范宇,吕福云,盛秋琴,董孝义.电光角度信息传递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1):62-66.
-
5王宁,段雄英,邹积岩.GIS用新型电压传感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7):45-49. 被引量:3
-
6王河林,郑绳楦.椭圆芯双模光纤在电压传感器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6,43(5):13-17. 被引量:2
-
7马天兵,赵耀军.基于DSP的光纤电压传感器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25(6):58-60. 被引量:3
-
8王河林,毕卫红,杨爱军,高迎霞,王磊.基于模间干涉的全光纤电压传感器设计[J].电网技术,2006,30(24):50-55. 被引量:2
-
9王健,刘丰,郑绳楦.一种全光纤电压互感器的电场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06,29(6):27-28.
-
10罗承沐,苏进喜,郭小明,张贵新.无源光纤电压传感器测量高速暂态电压[J].高电压技术,1996,22(4):14-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2
-
1洪军,柯涛.网络组织的复杂适应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157-161. 被引量:4
-
2刘菊.网络组织: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2):120-122. 被引量:2
-
3陈蔚珠,陈禹.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探析企业信息系统项目风险[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2):80-86. 被引量:11
-
4吴正刚,韩玉启,周业铮,孟庆良.复杂环境下企业能力演化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119-123. 被引量:14
-
5王玉琳.论企业文化系统的自适应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74-76. 被引量:1
-
6孟宪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06(3):37-38. 被引量:6
-
7张向国,吴应良.电信业:从价值链的分解到价值网的建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72-74. 被引量:9
-
8刘洪.组织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J].经济管理,2006,32(9):31-35. 被引量:27
-
9姜劲,徐学军.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3):36-41. 被引量:35
-
10费显政.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学派述评与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06(3):15-21.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10
-
1吴勇军,黎志成.组织学习力的系统动力学假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177-179. 被引量:3
-
2寇晓东,薛惠锋,任军号.系统工程科学:系统工程学科体系新构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10(4):69-73. 被引量:2
-
3姜劲,徐学军.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3):36-41. 被引量:35
-
4侯赟慧,刘洪.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108-112. 被引量:5
-
5林莉,王振维.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创新团队内部运作机制探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3):131-133. 被引量:3
-
6张莉,王丹.复杂环境下企业适应性领导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9,22(5):13-23. 被引量:10
-
7刘国亮,邱涛.基于CAS理论的移动通信产业价值网络自适应机制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6):118-123. 被引量:6
-
8詹明钢.论复杂理论下“教”与“学”的自适应[J].科教文汇,2011(11):36-37.
-
9张晖.技术创新、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产业升级的困境与突破[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7):6-9. 被引量:16
-
10谭文华.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提升途径[J].河西学院学报,2012,28(6):109-1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3
-
1杨雅雯,郭本海,王丹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科学学研究,2023,41(2):369-384. 被引量:11
-
2邬江兴,邹宏,张帆,尚玉婷.数字主权与国家安全若干问题研究[J].国家安全研究,2023(3):74-90. 被引量:3
-
3王慧智.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学子(理论版),2014(3):95-95. 被引量:4
-
4李后建,张宗益.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效率——金融市场化的作用[J].科研管理,2014,35(12):160-167. 被引量:75
-
5黄鲁成,郑大伟.交易费用对大跨度空间结构选型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6):126-131. 被引量:3
-
6史慧恩.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J].经济师,2008(5):12-13.
-
7雷方.路径依赖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295-295.
-
8杨志新.论电力企业人员岗位动态竞选聘[J].经济师,2008(11):181-182. 被引量:1
-
9丁小丽.基于能力构建的高职院校ESP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2):70-71. 被引量:3
-
10刘永和.提升学习力: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解决方案[J].上海教育科研,2009(5):65-67. 被引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