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类概念比较研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早年所使用的类概念在三个方面和费尔巴哈存在区别:首先,费尔巴哈把类本质理解为抽象的内在意识,马克思则把类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活动;其次,费尔巴哈虽然认为类本质源自于类生活,却没有说明类生活的内容,马克思则以国民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类存在的三种对象性关系;最后,费尔巴哈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原因就在于,人先天就具有以性本能为主要内容的类本能,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而创建出来的共同体。总的看来,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基于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类概念则基于实践唯物主义。
作者 刘海江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The Northern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11CKS003)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7.
  •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4[日]大塚久雄.共同体的基础理论[M].于嘉云译,台湾: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

共引文献3033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