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同体不能承载德性之重——对当代共同体主义德性生成论的一种分析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共同体主义主张共同的善先于个人权利,强调生活的社会性质和身份关系而不是个体的自由选择,并认为只有共同体才是德性生成的最好环境。其实,良性共同体才是德性生成的良好背景,且现代多元共同体都是个体化基础上的共同体,因此仅仅一个共同体本身无法承担起人们德性培养的重任,德性生成是主体为善意愿与良好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 易小明 王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协同机制研究"(项目号:12YJA720031)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研究"(项目号:12WTB3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6

  • 1陈少明.关于羞耻的现象学分析[J].哲学研究,2006(12):100-107. 被引量:27
  • 2齐格蒙特·鲍曼.《寻找政治》,洪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0、189-190页.
  • 3哈维·弗格森著,徐志跃译.《幸福之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页.
  • 4斐迪南·腾尼斯著,林荣远泽.《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2页.
  • 5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375-357页.
  • 6Amitai Etzioni, "Creating Good Communities and Good Societies", Contemporary Sociology, VoL 29, No. 1, p. 188.
  • 7Haberrna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 translated by Thomas McCarthy. London : Heinemann, c1984 -c1987. Vol 2, p. 120.
  • 8《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7章第6节的讨论.
  • 9王绍光.《市场、民主与幸福》,见《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106页.
  • 10齐格蒙特·鲍曼著,洪涛等译.《寻找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页.

共引文献4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