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物毒素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动植物微生物毒素会议之感想
被引量:9
出处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2-92,共1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35
-
1常晓娇,王峻,孙长坡,刘虎军,伍松陵,孙晶,吴子丹.二氧化氯对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9,34(S01):182-187. 被引量:1
-
2刘岱岳,余传隆,刘鹊华,潘红平.开发生物毒素 促进药物发展[J].药品评价,2004,1(4):259-267. 被引量:2
-
3许艳丽,鲍蕾,静平,吕宁,吴振兴,石媛嫄,孙静克,梁成珠.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432-436. 被引量:13
-
4王香萍,张钟宁.延迟交配对昆虫生殖行为的影响以及与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关系[J].昆虫知识,2004,41(4):295-298. 被引量:21
-
5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骆育敏.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2):78-80. 被引量:14
-
6周庆雨,朱道荣,单玉平.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其控制[J].中国家禽,2005,27(2):24-26. 被引量:12
-
7沈洪国,唐云明,韩晨霞.黄鳝内脏铁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J].水产科学,2005,24(2):15-17. 被引量:4
-
8刘孟英.昆虫信息素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欧洲及发展中国家信息素工程学术讨论会概况[J].昆虫知识,1994,31(1):56-59. 被引量:23
-
9叶菁,王绪卿,朱家琦.经口灌胃杀虫双在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J].卫生研究,1994,23(3):157-160. 被引量:3
-
10江信红,唐云明.黄鳝蛋白酶的化学修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2):346-3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
1陈红霞.生物毒素应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22(5):44-46. 被引量:2
-
2陈红霞.生物毒素的医药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1):84-86. 被引量:6
-
3黄绍重,秦振华.生物毒素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06,20(4):257-258. 被引量:9
-
4潘有祥.动物源农药及其仿生农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S):65-68. 被引量:5
-
5李联泰,安贤惠,王静,吴学丹.黄鳝溶血毒素性质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007,37(4):12-17.
-
6李联泰,高健,安贤惠,许宁,张晓磊,阚飞.海蜇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1):108-114. 被引量:5
-
7李联泰,安贤惠,胡江,许宁,张晓磊,王静.黄鳝皮肤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1,32(2):27-33. 被引量:6
-
8孙玉凤,金诺,刘佳萌,张慧玲,范蓓,王凤忠.生物毒素的脱毒技术及药物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2):3958-3964. 被引量:4
-
9胡延春,贾艳,张乃生.生物毒素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1):83-8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44
-
1陈红霞.生物毒素应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22(5):44-46. 被引量:2
-
2陈红霞.生物毒素的医药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1):84-86. 被引量:6
-
3王新,郑天凌,胡忠,苏建强.海洋微生物毒素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6,30(7):76-81. 被引量:11
-
4黄绍重,秦振华.生物毒素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2006,20(4):257-258. 被引量:9
-
5李联泰,安贤惠,王静,吴学丹.黄鳝溶血毒素性质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007,37(4):12-17.
-
6陈琴,罗素兰,长孙东亭.水母毒素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7,17(6):95-97. 被引量:4
-
7高健,金义翠.水母毒素的分离提取及溶血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569-570. 被引量:1
-
8杨振刚,方永美,刘伟章.蔬菜源头安全威胁及其系统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12-113.
-
9李联泰,高健,安贤惠,许宁,张晓磊,阚飞.海蜇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1):108-114. 被引量:5
-
10柳俊秀,何培民.赤潮藻毒素种类与化学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4(2):144-147. 被引量:15
-
1王建华.生物毒素的研究与利用[J].动物毒物学,2000,15(1):15-16. 被引量:2
-
2李永华.第六届亚太地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素会议简介[J].生理通讯,2002,21(5):148-148.
-
3Edward J.Schantz,王荫椿.肉毒毒素和其它微生物神经毒素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21(1):24-32.
-
4辛华雯,赵文先,杨平.植物毒素及其免疫毒素的抗肿瘤作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9,16(3):131-134.
-
5王晓龙.未来的功勋药物:植物毒素[J].科技信息(吉林),1992(2):26-26.
-
62010年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感染.炎症.修复,2010,11(1):51-51.
-
7无.2010年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43-43.
-
8高慧,黄文龙,彭司勋.钾通道开放剂的应用前景[J].药学进展,1994,18(4):202-205. 被引量:2
-
9何子安.蛇毒及一些动物毒素的研究和利用[J].蛇志,1995,7(3):20-22. 被引量:9
-
10用鸡蛋高产IgG[J].生物制品快讯,2003(7):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