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负重位MRI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G-SCAN 0.25 T永磁型被动匀场MRI扫描仪,对35例腰腿痛患者(2例神经性跛行,11例下腰痛,22例坐骨神经痛)进行仰卧位(0°)和负重位(90°)腰椎检查,扫描范围为L3-S1。在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并测量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硬膜囊面积、椎间孔前后径;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脊柱失稳及滑脱程度。与仰卧位图像相比,如果负重位图像出现硬膜囊面积缩小(〉15 mm^2)且降至75 mm^2以下、椎间孔前后径变小且〈3 mm、椎体失稳或失稳程度加重3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即认为负重位MRI检查提供了附加信息。结果:35例患者中18例发现附加信息,其中13例为坐骨神经痛患者、4例为下腰痛患者、1例为神经性跛行患者;硬膜囊面积缩小(〉15 mm^2)且降至75 mm^2以下14例、椎间孔前后径变小且〈3 mm 6例、腰椎失稳或失稳程度加重4例,未见滑膜囊肿。与仰卧位检查时相比,35例患者105个椎间隙在负重位检查时硬膜囊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L3-4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16.90±4.56)mm^2,L4-5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15.80±2.89)mm^2,L5S1水平硬膜囊面积缩小(7.9±1.24)mm^2;33个椎间盘水平的硬膜囊面积减少15 mm^2以上,且减少至75 mm^2以下。结论:与常规MRI相比,负重位MRI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腰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椎间盘、硬膜囊及椎间孔等的状态,可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出处
《中医正骨》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基金
2013年河南省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1301072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