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山东特色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的地域特色(一)我国的人口城镇化模式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的流动趋势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就人口流动而言,目前我国有3种代表性的城镇化模式:一是外来人口聚集推动的城镇化。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为代表。比如,北京2013年以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是77.9%,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是86.3%,两者相差8.4个百分点:
作者
宋迎昌
裴雪姣
倪艳亭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学系
出处
《城市》
2014年第5期44-47,共4页
City
关键词
城镇化模式
山东省
人口城镇化
人口流动
城镇化率
人口统计
地域特色
空间格局
分类号
F29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孙立行.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辨析[J]
.区域经济评论,2014(1):22-28.
被引量:6
2
于兴丽,王大伟.
借鉴欧洲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
.中国经贸导刊,2014(1):32-33.
被引量:1
3
屈越.
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J]
.科技信息,2013(15):79-79.
被引量:2
4
许维江.
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3(7):21-24.
被引量:1
5
何树平,戚义明.
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J]
.红旗文稿,2013(21):21-22.
被引量:2
6
柯善北.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J]
.中华建设,2012(12):1-1.
被引量:1
7
宋迎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应以改善民生为目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3-8.
8
邝野.海南探索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思考[C].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论文集(上),2013:266-270.
9
张美兰.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J]
.新长征,2013(6):50-51.
被引量:1
10
单晓刚.
交通条件支撑下的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格局[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4):33-3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沈越.
推进城镇化战略的理论思考[J]
.求是,2001(16):36-39.
被引量:7
2
陈波翀,王家庭.
韩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宁夏党校学报,2004,6(5):40-43.
被引量:3
3
俞宪忠.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J]
.学术论坛,2004,27(6):94-98.
被引量:21
4
王延中.
发达国家的城乡经济一体化[J]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10):72-76.
被引量:2
5
李辉.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5,14(2):54-58.
被引量:10
6
"小康社会与村镇建设"课题组.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小城镇建设[J]
.经济研究参考,2005(70):19-29.
被引量:8
7
邢来顺.
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5-19.
被引量:14
8
杨波,朱道才,景治中.
城市化的阶段特征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2):34-39.
被引量:27
9
李瑞林,李正升.
巴西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及启示[J]
.城市问题,2006(4):93-98.
被引量:23
10
张沛,等.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西部地区发展研究与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共引文献
20
1
谢文.
河南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一些思考[J]
.科教导刊,2014(11):160-161.
2
景勤娟,孙希爱,李丽杰.
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究——以河北省青龙县为例[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5(5):49-52.
3
武非平.
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1):76-80.
4
东晓,刘兴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小城市环境风险及其防控[J]
.天府新论,2014(3):103-108.
被引量:8
5
袁晓智,王战伟,赵金贵,叶宇.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闲置教育资源的转型[J]
.河南科技,2014,33(11):260-261.
被引量:2
6
吴蕾,吕云涛.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特色道路分析及其优化策略[J]
.农业与技术,2015,35(1):189-191.
7
郭凯峰,刘作燕.
云南省山区城镇“一体化”建设思考——以昭通市“昭鲁”中心城市建设为例[J]
.昭通学院学报,2015,37(1):6-10.
8
刘微.
围绕新型城镇化加快完善交通网络[J]
.长安学刊,2015,0(1):122-123.
9
郭凯峰,何鑫.
云南省山区城镇“一体化”建设思考——以昭通市“昭鲁”中心城市建设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5,33(1):32-36.
10
林蕴岫.
辽宁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探讨——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项目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5):110-1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段成荣.
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01,25(1):56-61.
被引量:98
2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
.地理学报,2005,60(1):106-114.
被引量:184
3
王学锋,崔功豪.
国外大都市地区规划重点内容剖析和借鉴[J]
.国际城市规划,2007,22(5):81-85.
被引量:11
4
李薇.
我国人口省际迁移空间模式分析[J]
.人口研究,2008,32(4):86-96.
被引量:49
5
鲁德银.
依托乡镇企业集群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对策思路——鄂苏浙粤的城镇化与乡镇企业集群的比较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0):89-92.
被引量:5
6
杜小敏,陈建宝.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
.人口研究,2010,34(3):77-88.
被引量:96
7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2(7):82-100.
被引量:636
8
王桂新,潘泽瀚,陆燕秋.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12(5):2-13.
被引量:227
9
殷江滨,李郇.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
.城市问题,2012(12):23-29.
被引量:81
10
赵彦,陆伟,齐昊聪.
全域城市化视角下的大连城市空间组织策略[J]
.规划师,2013,29(2):48-5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宫伟程,刘春浩,李世泰.
功能区带动型全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
.江苏商论,2015(11):85-88.
2
徐颖,高倩,张华锋.
河北省流动人口空间集聚与城镇化效应研究[J]
.中国商论,2018,0(17):119-122.
1
以技术创新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J]
.中国科技产业,2001(9):17-19.
被引量:1
2
华伟丽.
走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聚焦山东新型城镇化报道之二[J]
.支部生活(山东),2014(4):19-20.
3
冯驯,张林.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人才激励机制的思考[J]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5):38-40.
4
解辉.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150-151.
被引量:2
5
陆云松.
企业人才管理现状与思考[J]
.环球市场,2016,0(4):10-10.
被引量:1
6
夏承禹.
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3(7):8-9.
被引量:2
7
周锦彪,张永平,李辛村,杜树旗,管承均,郭黎.
兰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初探[J]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1.
被引量:1
8
张瑜.
关于如何筹集更多的资金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DE探讨[J]
.湖南财政与会计,1994(10):35-36.
9
谭冠晖.
大力推进广西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当代广西,2006(24):48-48.
10
资阳市全民创业研究报告[J]
.四川社科界,2005(12):40-42.
城市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