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72,共2页
Theory and Reform
同被引文献36
-
1王佃利,付冷冷.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J].东岳论丛,2021(3):146-156. 被引量:30
-
2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被引量:297
-
3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61-68. 被引量:198
-
4张晓忠,杨嵘均.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6):133-136. 被引量:28
-
5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2):218-234. 被引量:234
-
6郝文龙.村委会在农村经济市场化中的角色[J].重庆社会科学,2010(4):19-25. 被引量:4
-
7剡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业集群研究——以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8-31. 被引量:9
-
8张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变迁路径[J].农村经济,2012(11):121-125. 被引量:22
-
9张仁枫,王莹莹.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区域协同创新机理分析——兼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7):26-30. 被引量:28
-
10徐蕾,魏江.集群企业跨边界网络整合与二元创新能力共演——1989-2011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7):1093-1102.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15
-
1陈子豪,高嘉琪,熊航.全球断供危机下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破局逻辑与实现路——来自四川省三台县、湖北省监利县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23(6):111-120.
-
2朱晓哲,马恒运.基于注意力经济学的乡村产业振兴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57(4):685-694. 被引量:3
-
3宋昌耀,殷婷婷,厉新建,顾嘉倩.企业视角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测度及其驱动机制——以前3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8):1453-1467. 被引量:6
-
4李辉.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及其实践路径[J].特区经济,2023(10):132-135.
-
5葛宣冲.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论内涵与实践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23(12):117-125. 被引量:6
-
6张祝平.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逻辑理路与实施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74-81. 被引量:1
-
7徐玲玲,王锐.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数字乡村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3,40(6):89-98. 被引量:1
-
8田野,刘勤,黄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基于湖北省秭归县三个典型乡镇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3(12):36-46. 被引量:13
-
9孙雨芹,张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动力及机制仿真研究——基于广西龙脊的实证证据[J].旅游科学,2023,37(6):83-106. 被引量:1
-
10王雨晨,焦育琛.乡村旅游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111-120. 被引量:2
-
1峰岭.加入WTO应对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法治之策[J].福建技术监督,2000(4):31-34.
-
2金融创新应对入世[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2-2.
-
3王钦.依法治运发展道路运输业[J].中国道路运输,1999(2):6-7.
-
4峰岭.加入WTO应对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法治之策[J].苏南乡镇企业,2000(11):14-15.
-
5相魏.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抓好管理 依法治运[J].改革先声,2000(2).
-
6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J].党的建设,2017,0(2):35-35.
-
7陈祥森.呼唤公平、诚信、法制的市场[J].中国储运,2011(10):25-27.
-
8刘蜀凤,刘婧,郭燕.《旅游法》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2):49-50.
-
9郭燕.连云港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21-22. 被引量:9
-
10宋凯荣.监事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依法治社上[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8(7):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