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8期38-41,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25
-
1杨跃.困惑与超越: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观的转换[J].高校教育管理,2002(1):4-8. 被引量:5
-
2黄瓅,杨智慧.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418-420. 被引量:4
-
3田建国.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1-3. 被引量:22
-
4王永斌.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现代化,2007(1):3-6. 被引量:8
-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2-102.
-
6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
8熊克寒.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圳商报,2004-01-16.
-
9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9(12):2-4. 被引量:94
-
10乐传永.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2):7-1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曹华强.鹧鸪天 游燧皇陵[J].河南消防,2002(7):48-48.
-
2马晓霞,薛林军.高职学生人文教育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8-59. 被引量:6
-
3黄海涛.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过程研究——兼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联合方式的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41-44. 被引量:3
-
4秦天海.科学发展中职教育必须解决师资贫乏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2):296-297.
-
5陆志华.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2. 被引量:1
-
6薛林军.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性[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6,9(S2):8-9. 被引量:2
-
7严华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9):210-210. 被引量:3
-
8金耀辉.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6):164-165. 被引量:1
-
9翁庆双.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科学学科德育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7(12):42-45. 被引量:4
-
10方仲可,黄静.科学史·问题: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的创新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3(1):4-7.
-
1李志强.也谈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31-31.
-
2张旭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2):153-157. 被引量:13
-
3杨娟.幼儿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内容[J].湖南教育(上旬)(A),2001,0(21):22-22.
-
4庞荣瑞.对素质教育「高原现象」的理性思考[J].教育现代化,1996(6):15-16.
-
5李晖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6,0(14):13-13. 被引量:2
-
6齐静.要重视幼儿的主动活动[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8(6):43-44.
-
7谭旭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0(5):18-21.
-
8蒋娟.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1):82-83.
-
9肖玉良.政治科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J].新课程(中学),2008,0(8):52-52.
-
10赵丽娟.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西藏教育,2003(1):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