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精神守望与超性别写作——霍楠囡诗歌的日常审美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霍楠囡的诗歌细腻、清丽,在河南诗坛独树一帜。她用女性敏锐的视角洞察日常的纷纭万物,在庸碌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发现诗意,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和充满智性的笔触无不流露出坚守精神乌托邦的价值取向。同时,她的诗歌并没有沉溺于女性自我的情感呻吟,而是更多地立足超性别的角度审视日常世界,这使作者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也为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
崔晓艾
机构地区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7-60,共4页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霍楠囡诗歌
日常生活
超性别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臧棣.
当代诗歌中的知识分子写作[J]
.诗探索,1999(4):1-5.
被引量:6
2
尹旭.
一种值得商榷的理论——散文化诗歌理论漫评[J]
.宁夏社会科学,1984(3):116-120.
被引量:1
3
王泽龙.
“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与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7(5):171-180.
被引量:27
4
闫建华.
试论诗歌的空间叙事[J]
.外国语,2009,32(4):87-95.
被引量:18
5
郭沫若.论节奏[J].中国社会科学,2007(5):177.
6
马永渡.随便谈谈:一代诗观[M]//《诗》丛刊.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
7
熊家良.日常生活的诗意呈现:阿毛的诗歌近作琐议[C]//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8
陈旭光.
凝望世纪之交的前夜──“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研讨会述要[J]
.文艺争鸣,1995(5):49-52.
被引量:11
9
王珂.女性诗歌:一条渐宽的河流:中国女性诗歌概观[J].名作欣赏,1997(5):101.
10
王艳芳.
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生命意识[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2):13-1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25]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C].北大出版社,1999.227.
2
翟永明.再谈"黑夜意识"与"女性诗歌"[J].诗探索,1995,(1).
3
[1]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崔卫平.在诗歌中灵魂用什么语言说话[J].诗探索,1995,(3).
5
陈衡哲.鸟[J].新青年(6-5),1919,(5).
6
[10]海德格尔.诗·语言·思[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35.
7
[11]唐浞.新意度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43.
8
荒林.女性诗歌神话:翟永明诗歌及其意义[J].诗探索,1995,(1).
9
.《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
胡适.《谈新诗》[J].星期评论,1919,.
共引文献
59
1
洪娜.
走出“普拉斯”后的平和书写——翟永明90年代诗歌创作[J]
.山花(下半月),2009(10):121-123.
2
洪娜.
走出“黑夜”后的平和书写——中国当代女性诗歌[J]
.作家,2008,0(8):10-12.
3
谢海平.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J]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5):48-50.
被引量:1
4
李彦萍.
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J]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4):53-55.
5
范云晶.
中西诗魂融会的灵性之光——论日常主义诗歌的生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88-90.
6
罗小凤.
女性诗歌中“自我”镜像的建构与解构之思[J]
.梧州学院学报,2007,17(1):84-87.
7
周瓒.
翻译与性别视域中的自白诗[J]
.当代文坛,2009(1):55-60.
被引量:4
8
王泽龙.
新诗的困惑与选择--评邓程《新诗的出路》[J]
.文艺研究,2009(12):143-151.
被引量:3
9
董秀丽.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的跨文体写作[J]
.学术交流,2010(1):175-177.
被引量:1
10
王雪松,王泽龙.
近三十年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回眸[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1):146-154.
1
张忠松.
关于古典文学语言的审美思考[J]
.江汉学术,1995,26(1):55-61.
2
曾卓.
谈两本书的题辞[J]
.黄河文学,2001(1).
3
胡昕.
一个零余者的精神守望[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4):16-17.
4
赵克明.
精神守望[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17,0(5):3-3.
5
金慧.
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的高度融合——陈衡哲女性观散论[J]
.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36-38.
被引量:2
6
查娜.
物化时代的精神守望——解读包龙的诗[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64-66.
7
王艳云.
黄土地上的精神守望——《厚土》价值取向新论[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18(1):23-27.
被引量:1
8
邓岳.
“我从没把自己当女人”——聚焦虹影内外兼备的“超性别”写作[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8):62-62.
9
周雅囡.
带有女性特色的超性别写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谈[J]
.戏剧丛刊,2003(1):61-62.
10
赵健文.
以《生死场》为例浅析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J]
.长安学刊,2014,0(4):43-4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