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传播》
2000年第4期26-27,共2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1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第453页.
共引文献73
-
1章猛进.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状况、特点及趋势[J].理论前沿,2004(16):5-9. 被引量:6
-
2马长山.社会资本、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J].环球法律评论,2004,26(3):263-272. 被引量:32
-
3卢建平,赵骏.被告单位参与刑事诉讼方式研究[J].法学家,2001(5):30-40. 被引量:2
-
4叶纪彬,张丽.新时期艺术生产理论研究述评[J].江淮论坛,2002(3):122-128. 被引量:1
-
5杨立英.公民道德人格的价值涵摄[J].东南学术,2005(1):139-144. 被引量:5
-
6庞跃辉.论邓小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想[J].现代哲学,2001(2):7-12. 被引量:1
-
7廖日文.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需要德治[J].现代哲学,2001(3):48-51.
-
8李维兵.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阻因及其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6):54-57.
-
9杨忠民.怎样打造我们的人权大宪章[J].中外法学,2002,14(3):344-367. 被引量:1
-
10游伟,陆建红.禁止将非犯罪情节纳入从重处罚情节之论点[J].人民司法,2000(10):16-18.
同被引文献16
-
1张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J].国际新闻界,1999,21(1):49-57. 被引量:113
-
2靖鸣,申雪凤.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的体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83-86. 被引量:8
-
3张淑清,孔京利.负面报道力求正面效果[J].采写编,2007(2):27-28. 被引量:2
-
4[4]http://www.sina.com.cn.2005-05-27.
-
5[5]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0-73.
-
6张铁.负面事件引公众情绪波动党报刊文析如何消解怒气[N].人民日报,2010-08-26(6).
-
7刘保全.关于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讨论综述[M]//中国新闻年鉴:199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57-159.
-
8黄宝娥.简论媒体素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81-85. 被引量:3
-
9张小元.新闻真实性的现象学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85-89. 被引量:2
-
10巫莹.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J].中国记者,2008(8):12-13.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34
-
1钱超,张喆.试谈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新闻的职能优化调整[J].今传媒,2011,19(4):117-119. 被引量:1
-
2刘凤娟.信息素养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90-94. 被引量:24
-
3张琳,郭玉真,廖一帆,沈岩.文化精品意味深长[J].东南传播,2014,0(10):5-6.
-
4张香萍.网络谣言的治理机制——基于信任危机与表达狂欢的视角[J].中州大学学报,2014,31(6):68-72. 被引量:1
-
5范永同.浅论负面新闻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2):125-126. 被引量:3
-
6陈文豪.负面艺术案例多发的成因及其对艺术院校的影响[J].学理论,2014(33):256-257. 被引量:1
-
7刘一夫,马亚琼.负面新闻集群效应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42-43. 被引量:3
-
8弋鹏.负面新闻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正向价值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76-78.
-
9肖群鹰,朱正威,刘慧君.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非干预在线评估模式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6,9(1):86-109. 被引量:11
-
10熊梦辉,石孝琼,骆玮,余力,王磊.负面新闻影响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8):491-498. 被引量:6
-
1单厚真,周潇潇.小议纸媒的社会新闻采写编[J].新闻世界,2009(8):49-50. 被引量:1
-
2杨丽艳.浅谈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J].东南传播,2009(9):66-68. 被引量:9
-
3金成柱.多维视野下民生新闻价值取向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228-228. 被引量:4
-
4王晓英.浅析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130-132. 被引量:3
-
5祁玉海.刍议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24-226.
-
6石伟.还学术论坛的本来面貌[J].出版参考,2008(21):16-16.
-
7陈永生.充分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重温胡锦涛同志十年前在接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有感[J].档案学研究,2005(6):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