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熹思想与佛老关系研究述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的朱熹思想研究呈多向展开态势,本文拟就学界关于朱熹思想与佛教、朱熹思想与道家道教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认为十余年来关于朱熹思想与佛家、道教关系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成就是卓越的,将在朱熹思想研究中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并对宋明理学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
李承贵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6,共4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儒学概念
问题与价值综合研究"(2010JDXM00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朱熹思想
佛教
道家道教
关系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5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1
李承贵.
朱熹佛教常识论——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2):25-31.
被引量:2
2
李承贵.
朱熹视域中的佛教本体论——朱熹对佛教本体论的认知及误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44-49.
被引量:2
3
李承贵.
朱熹视域中的佛教心性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45-53.
被引量:4
4
李承贵.
佛教伦理:朱熹的认知、偏失及其教训[J]
.学术研究,2008(11):20-27.
被引量:2
5
李承贵,王金凤.
佛教与儒学的三大差异——朱熹的分辨与判断[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1-17.
被引量:1
6
李承贵.
朱熹误读佛教之表现及其原因[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8-23.
被引量:4
7
杨永胜.
概论《朱子语类·释氏》中的反佛思想[J]
.学理论,2012(29):51-52.
被引量:1
8
刘立夫.
朱熹的儒佛之辨[J]
.哲学研究,2008(11):34-41.
被引量:5
9
施保国,李霞.
“外斥内援”:朱熹佛教观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7):71-76.
被引量:1
10
吴冠章,朱更生.
朱熹的佛教观[J]
.天府新论,2007(B06):195-19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05
1
蔡尚思.
朱熹的书院教育与礼教思想[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4):87-92.
被引量:4
2
孙以楷.
朱熹与道家[J]
.文史哲,1992(1):32-37.
被引量:6
3
李远国.
《正易心法》考辨[J]
.社会科学研究,1984(6):67-71.
被引量:4
4
钦伟刚.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J]
.宗教学研究,2004(3):24-40.
被引量:5
5
赖永海.
朱子学与佛学[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29-31.
被引量:4
6
吴冠章,朱更生.
朱熹的佛教观[J]
.天府新论,2007(B06):195-197.
被引量:2
7
朱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书社,1985.121-122.
8
《续藏经》.
9
傅伟勋.1996年:《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三联书店.
10
《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胡适集》,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
26
1
杜艳.
试论朱子思想史观下对佛经的认知与困境[J]
.朱子学研究,2023(1):99-114.
2
郭文,李凯.
朱陆“异端”辩的道义考察——兼论儒家以“道义”为“道统”的价值建构之维[J]
.朱子学研究,2022(2):30-42.
3
许吟雪.
初探道教思想对我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影响[J]
.宗教学研究,2006(2):59-63.
4
汪启明.
《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从史料鉴别看《参同契》为齐人所著[J]
.周易研究,2007(1):42-52.
被引量:4
5
董祥勇.
中国哲学史[J]
.学术月刊,2008,40(1):155-157.
6
汪启明.
《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J]
.宗教学研究,2008(1):52-57.
7
邵佳德.
宋代理学家排佛思想初探[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461-465.
8
施保国,李霞.
“外斥内援”:朱熹佛教观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7):71-76.
被引量:1
9
田智忠.
也论朱子对《周易参同契》的整理[J]
.周易研究,2012(1):74-81.
被引量:1
10
马宾.
朱熹《牧斋净稿》述评[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12-15.
同被引文献
32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吴克俊.民国黟县四志·杂志·文录·余光徽传:卷14[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59.
4
吴冬梅.徽商的智慧·修身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5
吴翟.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卷首序[M].雍正刻本.
6
吴甸华.嘉庆黟县一·艺文·国朝文·程君存斋传:志卷15[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83.
7
倪国强.黟县民间古楹联集萃[M].胡同荪,注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8
汪道昆.太函集·世叔十一府君传:卷39[M].明万历刻本影印:16.
9
佚名.休宁西门汪氏统宗谱:卷6[M]//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121.
10
许可复,许凤翔.继修新安歙北许村许氏东支谱·百元许公行状:卷8[M].刻本.明隆庆三年(1567).
引证文献
1
1
吴冬梅.
儒佛道治心思想的一个剪影——徽商融合儒佛道的治心路径[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9-12.
1
何子皿,苌乾坤.
孙以楷先生老学研究述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24-26.
2
王沛.
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
.心理科学,1999,22(4):342-345.
被引量:67
3
哈宝玉.
二十多年来伊斯兰教研究述论[J]
.新疆社会科学,2006(2):72-76.
被引量:1
4
王雪梅.
古代印度弥勒信仰历史渊源研究述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12(6):49-56.
被引量:2
5
李承贵.
朱子学研究的新境际——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朱子思想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53-66.
被引量:2
6
胡强.
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述论[J]
.阴山学刊,2007,20(6):5-9.
被引量:5
7
关兵峰.
马克思实践概念研究述论[J]
.天中学刊,2017,32(3):51-55.
8
王林松.
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
.当代教育科学,2005(23):44-45.
被引量:2
9
陈金明,唐祖琴.
近十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论[J]
.教学与研究,2014(4):105-112.
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