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事和解处结方式探微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对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结方式规定过于单一、呆板,不利于司法实践中根据当事人达成和解案件即时处结、修复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刑事和解处结方式的探索与完善,应构建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及非监禁化有机衔接、动态递进的刑事和解处结体系,以便更加灵活、快捷地处结轻微刑事案件。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徐静村.《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页.
  • 2贾学胜.非犯罪化的概念界定[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93-98. 被引量:13
  • 3吴丹红.《实现正义的另一种进路》,载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 4曲新久.《轻刑化与非刑罚化在中国》,《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 5屈学武.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J].法学研究,1996,18(5):56-69. 被引量:94

二级参考文献9

  • 1王勇.轻刑化:中国刑法发展之路[C]∥赵秉志.中国刑法的运用与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323.
  • 2[意]杜里奥·帕多瓦尼 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89-90.
  • 3[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事政策学[M].法律出版社,2000.113.
  • 4[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 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69.
  • 5European Committee on Crime Problems:Report on Deeriminalisation [R]. Strasbourg, 1980.
  • 6许福生.刑事学讲义[M].台湾:作者发行,2001.
  • 7马克昌,李希慧.完善刑法典两个问题的思考[C]//马克昌,丁慕英.刑法的修改与完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 8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研究[C]//陈兴良.刑事法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0).
  • 9黄风.《论意大利的非刑事化立法》[J].外国法学研究,1987,:40-40.

共引文献129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