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陆修静与刘宋时期灵宝道教的流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巫风弥漫的时代背景下,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陆修静对江南道教进行了廓清和整饬的重要工作,顺应了当时三教合流的趋势和社会文化的普遍需要,成为灵宝道教的真正创始人和南天师道的祖师。
作者
吴成国
曹林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6,共6页
Religious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S028)"巫术信仰与六朝社会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陆修静
道教改革
灵宝派
道巫关系
分类号
B95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郭树森.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J]
.江西社会科学,1995,15(9):37-42.
被引量:3
2
张泽洪.
阁皂山灵宝派初探[J]
.中国道教,2004(2):8-13.
被引量:5
3
孙翀.
陆修静传记资料补释[J]
.世界宗教文化,2009(4):58-61.
被引量:1
4
张泽洪.
道教灵宝派授箓论略[J]
.世界宗教研究,2010(4):85-92.
被引量:4
5
汤其领.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51-55.
被引量:1
6
华颐.
陆修静生平与著述考略[J]
.中国道教,1988(3):22-26.
被引量:3
7
廖翔慧.
刘宋时期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内涵[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29-31.
被引量:1
8
董沛文.
陆修静的道教思想略述[J]
.中国道教,2009(2):47-5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郭树森.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J]
.江西社会科学,1995,15(9):37-42.
被引量:3
2
李昆.
江西樟树北宋道教画像石墓[J]
.江西文物,1991(3):94-99.
被引量:6
3
郭武.
净明道与传统道派关系考述[J]
.云南社会科学,2005(3):97-101.
被引量:4
4
[2]道藏(第六册)[C].天津、上海、北京:天津古籍、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1988.
5
[5]道藏(第三十册)[C]. 天津、上海、北京:天津古籍、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1988.
6
明·周思得撰.《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自序》,《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16册第4页.
7
《阁皂山志》卷下,《藏外道书》第32册第552页.
8
陈文生主编.《龙虎山先天天坛玉格珍本》,《法窍阐微全集》第26集,彰化:逸群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第10页.
9
东晋道经《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下,《道藏》第11册第638页.
10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韦节》,《道藏》第5册第26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共引文献
10
1
徐祖祥,唐俊.
纳巫入道与价值重塑——广西德保壮族巫师“授戒加冠”仪式辨析[J]
.老子学刊,2022(1):376-392.
2
张兴发.
道教法箓的神学基础及其传授史论略[J]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0(1):105-123.
3
王小盾,王皓.
论道藏中的音乐史料[J]
.音乐研究,2010(3):26-35.
被引量:9
4
刘凯.
晚唐两宋龙虎山天师道研究——以龙虎山天师世系为中心[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1(3):18-38.
被引量:3
5
廖翔慧.
刘宋时期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内涵[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29-31.
被引量:1
6
陈文龙.
閤皂山宫观史及其灵宝派传承世系考[J]
.宗教学研究,2015(4):20-27.
被引量:1
7
孔令宏.
出土新发现视野下的阁皂宗历史考论[J]
.地方文化研究,2017,5(3):49-60.
8
陈文安,蒲亨强.
论陆修静的道乐传承特点及历史地位[J]
.艺术百家,2018,34(2):131-136.
被引量:2
9
王舸泓,刘志洪,王思宇.
江西传统寺观园林造园艺术特色分析[J]
.现代园艺,2023,46(21):153-157.
10
张泽洪.
阁皂山灵宝派初探[J]
.中国道教,2004(2):8-13.
被引量:5
1
吴靖梅.
灵宝派在刘宋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J]
.青年与社会(下),2015,0(5):241-241.
2
杨孝蓉.
从《比丘尼传》看刘宋时期尼僧概况[J]
.宗教学研究,1997(3):112-115.
被引量:3
3
杨惠敏,龚国丽.
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与政治[J]
.宜宾学院学报,2002,2(3):23-26.
4
姚彬彬.
万法从人兴——《坛经》的人间性思想发微[J]
.中国宗教,2012(8):44-45.
5
廖翔慧.
刘宋时期灵宝派大流行的社会化内涵[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29-31.
被引量:1
6
褚雯.
浅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对道教的影响及其原因[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6-108.
7
孙长虹.
宗教伦理何以可能?[J]
.云南社会科学,2008(5):128-131.
被引量:3
8
熊铁基.
略论道教历史上的改革[J]
.学术界,2014(5):155-164.
被引量:2
9
陈中浙.
刘宋天师道的“六天”说[J]
.中国道教,2005(3):13-16.
被引量:1
10
谢路军.
寇谦之援儒入道思想述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107-110.
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