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作者
崔迎军
机构地区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人性论
天人感应
性未善
性三品
教化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范学辉,曾振宇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112.
2
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
3
王永祥.童仲舒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8.
共引文献
47
1
陈晓龙.
从广义认识论到智慧说——兼谈冯契哲学的基本精神[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9-14.
被引量:5
2
余伟民.
国际斗争与本土革命:冷战逻辑的解读——从《冷战与革命》看冷战史研究范式的创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2):22-28.
被引量:7
3
江峰.
《周易》蒙卦多重含义的哲学透析[J]
.周易研究,2005(3):19-23.
4
王向清.
化理论为德性[J]
.社会科学家,2005,20(6):17-18.
被引量:2
5
王向清,崔治忠.
论冯契智慧说中自我对性与天道的认识[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48-54.
被引量:2
6
王向清,余华.
冯契的人生理想学说[J]
.社会科学家,2006,21(3):6-9.
被引量:1
7
王向清,李伏清.
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冯契的“智慧说”解读[J]
.贵州社会科学,2007(1):58-64.
被引量:2
8
陈新汉.
自我评价活动论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8-106.
被引量:6
9
邓运龙.
训练观念哲学内涵再认识[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34-136.
被引量:1
10
晋荣东.
“概念的双重作用”与逻辑理论的证成——对冯契理论的一点引申与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9-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6
1
段有成.
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J]
.黑龙江史志,2014(7).
被引量:5
2
林乐昌.
张载对儒家人性论的重构[J]
.哲学研究,2000(5):48-54.
被引量:34
3
商国君.
先秦儒家人性论辨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9-63.
被引量:9
4
郭沂.
德欲之争——早期儒家人性论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脉络[J]
.孔子研究,2005(5):47-61.
被引量:8
5
金永健.
先秦儒家人性论演变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5):50-54.
被引量:3
6
李鹏程,单继刚,孙晶.君者,群也-简论董仲舒的国家思想[C]//李鹏程.对话中的政治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41.
7
李奎良.凝聚力量,密切合作,促进董子研究迈向新水平-李奎良会长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摘要)[J].衡水学院学报.2014(2):封3.
8
张威.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哲学意义[J]
.学海,2009(4):180-183.
被引量:6
9
苏力.
早期儒家的人性观[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5):3-15.
被引量:14
10
王军.
“是”与“应该”:先秦儒家人性论的两个维度[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5):10-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文书.
2014年董仲舒研究综述[J]
.衡水学院学报,2015,17(2):28-33.
被引量:3
2
李德嘉.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法哲学意义新探[J]
.求索,2016(12):19-24.
被引量:4
3
王敦辉,甘满堂.
儒家人性论的思想史考察及分析框架--基于原典的路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12-1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文书.
2015年董仲舒研究综述[J]
.衡水学院学报,2016,18(2):53-60.
被引量:2
2
郝建平.
2015年董仲舒研究综述[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6(4):104-108.
被引量:2
3
刘晓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解析[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58-62.
被引量:1
4
刘炜华.
走向西方学术界的董仲舒——西文董仲舒研究述评[J]
.衡水学院学报,2019,21(2):54-63.
被引量:2
5
宋兴甫.
大学生的语文“应付”态度:制度根源与行动逻辑[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138-141.
被引量:1
6
周振新,王淑华.
学术期刊品牌栏目如何突破“高原现象”[J]
.编辑学报,2020,32(6):682-685.
被引量:6
7
查苏生.
荀子“礼法思想”对文明执法之镜鉴——以浙江H市水路交通运输行政处罚为例[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4,44(5):111-116.
1
崔迎军.
董仲舒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影响[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5):38-41.
2
杨滨.
简论庄子思想的理论构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S1):28-31.
被引量:2
3
聂敏里.
《形而上学》Z 13,1038b16-34的论证[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3-16.
被引量:1
4
樊竞.
韩非与尼采非道德主义政治哲学比较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0-24.
5
王焱.
庄子得道学说的逻辑结构及现代阐释[J]
.中国道教,2012(5):28-31.
6
刘晓华.
孔子之“仁”的内在逻辑结构[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1):73-79.
7
高香香.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之核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0):7-8.
8
陈琳.
浅析董仲舒人性论[J]
.学理论,2009(27):94-95.
被引量:1
9
徐睿.
董仲舒人性论思想及其评析[J]
.科教导刊,2011(14):143-143.
被引量:2
10
赵文宇,曾振宇.
孝是仁之“生意发端处”——王阳明仁孝关系思想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45-149.
广西社会科学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