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人性论的社会政治化及其影响——以董仲舒人性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为视角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性论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论题,先秦儒家从伦理和教化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讨论。汉代董仲舒一改先秦儒家人性善恶的理路,以天人关系立论,引"情"入"性",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提出了"性未善"、"性待教而善"的人性理论,不仅为王道教化提供了人性依据,而且从现实社会政治层面对人性论展开了探讨,他的这一创举,深刻影响了汉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的融合和发展。
作者 崔迎军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范学辉,曾振宇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112.
  • 2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
  • 3王永祥.童仲舒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8.

共引文献47

同被引文献7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