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尚不具备确立沉默权的社会条件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沉默权的确立为背景,着重分析了沉默权生长的社会条件,并由此认为:中国目前的“本土”环境尚不适宜引进沉默权制度。
作者
张松美
机构地区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9,共4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沉默权
价值取向
社会条件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318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1
孙孝福.
从证据运行行为的失范性看非法证据的效力——关于我国设立证据排除规则的展望[J]
.法商研究,1997,15(5):67-71.
被引量: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3
宋福义,潘道义,郑瑞琰.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关系[J]
.研究生法学,1999,0(1):40-44.
被引量:16
4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5
彭焚,李智雄.
沉默权移植与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J]
.人民检察,1999,0(12):21-24.
被引量:21
6
熊秋红.
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与如实陈述义务之辨析[J]
.环球法律评论,1997,19(3):59-63.
被引量:32
7
梅芳,尚进.
论刑事沉默权的诉讼价值及缺陷[J]
.当代法学,1999,13(5):21-25.
被引量:35
8
刘根菊.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下)[J]
.中国法学,2000(3):37-47.
被引量:38
9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潘维煌译.《国际人权法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10
房广顺.
人权国际保护几个问题的探讨[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5):65-6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陈瑞华.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最新发展[J]
.中外法学,1998,10(6):93-99.
被引量:59
2
龙宗智.
论坦白从宽[J]
.法学研究,1998,20(1):45-52.
被引量:64
3
游伟,孙万怀.
论刑事诉讼中反对被迫自证有罪的权利[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3):86-91.
被引量:26
4
梅芳,尚进.
论刑事沉默权的诉讼价值及缺陷[J]
.当代法学,1999,13(5):21-25.
被引量:35
5
John Hatchsrd & others.Comparative Crinrinal Procednre,pp.190-191.
6
《刑事司法的利益机制与刑事司法模式》.《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李鹏.
李鹏委员长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J]
.中国人大,1999,0(8):4-9.
被引量:1
8
魏晓娜.
慎重对待沉默权[J]
.研究生法学,1999,0(3):78-80.
被引量:1
9
曾耀林.
简论沉默权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J]
.人民司法,1999,0(6):38-40.
被引量:25
10
曹秀谦,杨世强.
略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和适用[J]
.政法学刊,1999,16(4):80-8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3318
1
钱莹.
经济法与刑法调整市场行为的实体衔接[J]
.法律方法,2023(3):264-281.
2
邓林.
沉默权的抉择与我国法制建设[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4):83-85.
被引量:3
3
唐娟.
论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确立与限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4
何燕萍.
中国目前应该确立沉默权制度──《中国尚不具备确立沉默权的社会条件》质疑[J]
.法学,2001(7):42-46.
被引量:5
5
邹发云,任来保.
沉默权规则探微[J]
.河北法学,2001,19(5):143-146.
被引量:6
6
谢海生,彭三军.
我国刑事司法功能之检讨及其重构——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视角[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3-20.
被引量:8
7
赵相国.
论刑事沉默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4):82-83.
被引量:1
8
吴莹.
刍议“沉默权”[J]
.西部法学评论,2008(S1):51-54.
9
徐清波.
浅谈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合理性[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6-19.
10
马江浩.
你有权保持沉默[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4):49-53.
同被引文献
92
1
何燕萍.
中国目前应该确立沉默权制度──《中国尚不具备确立沉默权的社会条件》质疑[J]
.法学,2001(7):42-46.
被引量:5
2
唐亮.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
.法学,2001(7):29-35.
被引量:74
3
何家弘.
“零口供”与沉默权[J]
.人民检察,2001(4):27-28.
被引量:20
4
陈晓.
一种“特洛伊木马”式的构想──对“检察指挥侦查”主张的辨识[J]
.人民检察,2001(6):25-28.
被引量:7
5
华为民.
检察引导侦查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J]
.人民检察,2001(8):32-33.
被引量:19
6
孙长永.
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及其司法审查比较研究[J]
.中国法学,2001(4):119-139.
被引量:68
7
龚培华,张少林.
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65-70.
被引量:13
8
孙长永.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下)[J]
.现代法学,2001,23(4):55-63.
被引量:13
9
王敏远.
沉默是一种权力[J]
.人民论坛,2000(10):43-45.
被引量:20
10
夏继松.
试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限制适用[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1):30-3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5
1
周艳波.
论秘匿特权的程序保护[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9(1).
2
胡健泼.
沉默权纷争梳理及我国沉默权制度构建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4):95-108.
被引量:9
3
余松林,周斌.
论沉默权制度的理性对待[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91-93.
被引量:1
4
陈卫东,刘计划.
2001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86-90.
被引量:2
5
刘春林.
论药物催眠口供的线索功能[J]
.犯罪研究,2005(4):52-55.
被引量:2
6
周杰.
从错案预防角度审视沉默权——结合佘祥林“杀妻案”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4(1):18-20.
7
杨逸民.
开心比赚钱更重要——访海王健康之家经销商赵亮、吴景强[J]
.经贸世界,2006(6):26-27.
8
林红.
沉默权应尽早立法[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2):47-48.
9
张晋芳.
关于沉默权基本问题的探讨[J]
.学理论,2009(21):45-46.
被引量:1
10
杨勇.
浅谈我国沉默权应当缓行[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1):32-3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丁娟,张佳婧.
沉默权的结构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02-306.
2
张红梅.
浅谈“刑讯逼供”的认定[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
被引量:1
3
谭庆德.
我国刑诉中证据交换制度概念之内涵探微[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8):85-87.
4
杨琼,柯昌鸿.
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以此为突破口设置我国沉默权制度[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4):60-63.
被引量:1
5
花晓光.
沉默权制度本土化构建之我见[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5,17(5):58-60.
6
张高文,朱鸿.
沉默权与我国的侦查制度改革[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8):176-180.
7
朱鸿,张震旦.
沉默权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55-58.
被引量:2
8
周京英.
构建我国的沉默权制度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5):49-56.
9
刘荣.
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之刍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2):137-139.
10
秦丹鸿.
论催眠技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应用——以美国法为中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6):256-257.
被引量:1
1
张松美.
沉默权生长的社会条件[J]
.行政与法,2001(2):45-46.
2
吕萍.
论我国侦查模式改革的社会基础[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59-64.
被引量:1
3
刚可.
当法律信仰遭遇辩诉交易[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1):29-29.
4
苗影,黄敏,王茜.
新疆民族政策与本土环境的兼容性[J]
.思想战线,2011,37(S2):214-215.
5
张辉.
政治共识:中国当代社会变革中的现实选择[J]
.黑河学刊,2009(4):56-58.
被引量:1
6
卢迎春.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
.前进,2016,0(9):21-24.
7
汤文君.
我国证券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改进建议[J]
.知识经济,2012(10):30-30.
被引量:1
8
多杰热旦.
论社区警务制度的本土化[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09(16):64-65.
9
张少会,宋平.
我国侵犯著作权罪之成立要件不必重构[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1):60-61.
10
田俊强.
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工会意识与“三个一”策略[J]
.社会治理,2016(5):113-117.
法学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