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年第6期35-36,共2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2
-
1吴美福,张秀伟.人文精神是建立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6,20(5):1385-1386. 被引量:14
-
2陈雪梅.浅论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及其模式构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B12):9-10. 被引量:1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4涂元季.从科学与政治结合的高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光明日报2002—6—24
-
5爱因斯坦文集(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钱原伟.社会素质教育论,2001.
-
7胡留现,余亚辉.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12):163-164. 被引量:6
-
8陈晓红,胡晓华,周毅.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99-101. 被引量:3
-
9赵倩,王静,王媛.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构建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213-214. 被引量:4
-
10王慧琦.浅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1):300-30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4
-
1林冬妹.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1):15-17. 被引量:1
-
2申长永.浅议高职生的社会科学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05,21(08X):51-53. 被引量:1
-
3李佩燚,林春涛,张美云,张素风,夏新兴.加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2):94-97. 被引量:1
-
4林冬妹.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青年探索,2003(3):50-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
-
1胡留现,余亚辉.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12):163-164. 被引量:6
-
2忻吉良.论旅游中职教育的人文关怀[J].文教资料,2009(34):126-128.
-
3孙乐栋,钟彩梅,贺凤姣,曾抗,周再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06-108. 被引量:10
-
4丁国华,刘峥.以“卓越工程师”班建设为契机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2):18-19.
-
1王凌宇.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6-187. 被引量:2
-
2杨棣.论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两条主要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58-59.
-
3刘红霞,林晓鸿,张淑萍.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生人文课程设置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5,13(32):3232-3234.
-
4马新颖,郭向宁.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1):39-40.
-
5李琦.大专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与女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系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4):17-19.
-
6孙毅,张云德,张哲文.对医学生“两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1-13.
-
7黄文静.地方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探索[J].大观周刊,2011(44):63-63.
-
8朱健,康玉唐.发达国家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90-93. 被引量:55
-
9郭琳琳.高等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8):157-158. 被引量:1
-
10闫月香,何涛.高校人文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2):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