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王安忆英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王安忆是我国当代伟大的女性作家,她在中国文坛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及深远的影响。王安忆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西方文学界也是反响激烈。王安忆的众多作品被都曾译成英文,并多次出版。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王安忆的生平事迹,随后通过梳理其英译作品的传播,并详细研究王安忆译作副文本具有的特点,从中可以分析得出王安忆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价值为西方文艺界关注的重点。
作者
张智明
陈珊
机构地区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8期190-192,共3页
基金
本文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kykt014).
关键词
王安忆
英译作品
出版与传播
文学价值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义勤.王安忆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
程德培.结构:作为一种现实的态度-评王安忆小说近作的结构艺术[J].作家,2010,(11):88-90.
4
陈思和.
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J]
.当代作家评论,1986(1):16-18.
被引量:22
5
王绯.
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J]
.当代作家评论,1988(3):99-104.
被引量:24
6
吕新雨.
人的救赎之路——论王安忆的小说主题与美学风格[J]
.小说评论,1993(5):30-36.
被引量:2
7
李洁非.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J]
.当代作家评论,1993(5):4-8.
被引量:30
8
南帆.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小说评论,1998(1):66-73.
被引量:80
9
刘小平.
仁义·现代性·欲望——重读王安忆的《小鲍庄》[J]
.江淮论坛,2003(2):146-15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洁非.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44—1985)[J]
.当代作家评论,1995(4):101-113.
被引量:18
2
洁泯.
《小鲍庄》散论[J]
.当代作家评论,1986(1):4-8.
被引量:5
3
畅广元.
《小鲍庄》心理谈[J]
.当代作家评论,1986(1):9-15.
被引量:9
4
陈思和.
双重迭影·深层象征——谈《小鲍庄》里的神话模式[J]
.当代作家评论,1986(1):16-18.
被引量:22
5
孔子.《论语·颜渊》[M].,..
6
孔子.《论语·里仁》[M].,..
7
韩少功.《文学的“根”》[J].作家,1985,(4).
8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J].作家,1985,(9).
9
《《小鲍庄》·文学虚构,都市风格——青年作家王安忆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对话》[J].语文导报,1987,(4).
10
王安忆《我写《小鲍庄》》,《光明日报》1985年8月15日.
共引文献
152
1
林翠萍.
政治的掌握与时间的剥夺——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6-72.
被引量:1
2
雷鸣.
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论三代女作家性爱书写的内涵及流变[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51-53.
被引量:2
3
董小玉.
试析“寻根文学”对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汲取[J]
.宜宾学院学报,2001,1(3):49-51.
被引量:2
4
吕幼筠.
试论王安忆小悦中的性别关系[J]
.广东社会科学,1999(3):134-137.
被引量:5
5
杨家慧.
九十年代作家对知识分子特质的高扬[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1):12-16.
6
朱立冬.
王安忆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J]
.芒种,2012(16):12-13.
7
刘渝西.
王安忆《小城之恋》对传统写作的挑战与颠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65-66.
被引量:2
8
王丽萍.
一座女性视域中的城市——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184-185.
被引量:1
9
魏鑫.
论王安忆的乌托邦情结[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0(11):12-13.
10
张丽杰.
颠覆的纹络——解构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女性文学[J]
.文艺评论,2004(4):50-55.
被引量:2
1
郝莉.
浅论王安忆英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J]
.中国出版,2013(6):58-62.
被引量:6
2
顾正阳.
“三美”的展现——评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英译作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6):41-46.
被引量:7
3
何一平.
汉诗隐喻翻译的两个层面[J]
.作家,2009(8):178-179.
4
张晓娟,苏新连.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研究[J]
.海外英语,2015(18):125-126.
被引量:2
5
王磊.
试论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3):90-92.
6
王颖.
在爱的荒原里踯躅[J]
.世界文化,2007(8):10-11.
7
张亚利.
浅议林语堂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6):106-106.
8
齐永红.
浮生若梦——品读《浮生六记》[J]
.青春岁月,2014,0(3):120-120.
9
武咏梅,吴祥云,朱娥.
唐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探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9-160.
被引量:4
10
段春红.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及其英译诗作的文体学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4):74-75 91.
被引量:4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