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6-38,共3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参考文献1
-
1(英)约翰·希克斯(JohnHicks)著,厉以平.经济史理论[M]商务印书馆,1987.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雁庆,迟诚.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采取的策略分析及思考[J].消费导刊,2008,0(2):64-64.
-
2彭文斌,郅元省.浅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博弈[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41-44.
-
3田银华,彭文斌.基于QFII的中国证券市场博弈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25-27.
-
4张晶仁,冯程程.QFII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J].科技信息,2008(21):311-312. 被引量:1
-
5苏国强.外资参股、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8-25. 被引量:4
-
6闻德美.QFII——资本管制条件下的证券市场开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6):20-22.
-
7邵燕.引入QF∏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4(6):39-41.
-
1吕晖蓉.美、日住房金融体系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2(24):30-30.
-
2宋汉光.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金融体系效率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上海金融,2011(1):27-30. 被引量:6
-
3毛伟.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J].浙江学刊,2004(1):155-159. 被引量:2
-
4张晔林.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金融家,2014(8):128-129.
-
5宋晓文,龚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1999,11(1):5-7.
-
6严燕飞,付继元.两种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之比较[J].经济导刊,2005(5):53-55.
-
7邱询旻,孙刚.关于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58-63. 被引量:5
-
8沈能,赵建强.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7-10. 被引量:1
-
9陈苏燕.银行重组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我国的银行业重组[J].金融经济(下半月),2005,0(1):115-117.
-
10雷洪光,沈艳华,付彤.试论金融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西南金融,2005(6):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