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引入"想象史学"的概念,以《生活周刊》为例,考察1920年代至1930年代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这一时期,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主要集中在生活意义、生活趣味、职业生活以及闲暇娱乐四个方面。知识群体赋予"生活"超越当下的正面色彩寻求生活意义。他们将原本重复的、单调的、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精致化、陌生化与艺术化,获得生活趣味。知识群体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入手,倡导职业的真谛与乐趣所在,弥补职业生活单调、无聊的特点。他们将闲暇娱乐视作职业生活的调剂与补充,是恢复职业工作状态的手段。城市知识群体运用他们具有的文化资本,对生活赋予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同以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市民阶层生活品味相区隔,既强化了他们对自身群体的身份认同感,也固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殊。
作者 胡悦晗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176-187,共12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场域与阶层再生产--以民国时期北京 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84001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9

  • 1[法]艾芙琳娜·帕特拉让.《想象史学》,载[法]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页.
  • 2[日]山口久和.《中国近世末期城市知识分子的变貌——探求中国近代学术知识的萌芽》,载高瑞泉,山口久和编.《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 3[英]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2,72页.
  • 4唐弢.《回顾——重读鲁迅先生的几封信》,载《回忆·书简·散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
  •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傅小北,杨幼生编.《唐瞍研究资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1页.
  • 6抱一.《创刊词》,载《生活周刊》第1卷第1期,1925年10月11日.
  • 7邹恩泳.《洋房汽车》,载《生活周刊》第3卷第34期,1928年7月8日.
  • 8杨贤江.《青年修养论——发端》,载《生活周刊》第1卷第1期,1925年10月11日.
  • 9杨鼎鸿.《错了》,载《生活周刊》第1卷第37期,1926年7月4日.
  • 10徐宗恺.《生活的反面》,载《生活周刊》第2卷第18期,1927年3月6日.

二级参考文献54

  • 1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103-111. 被引量:112
  • 2仇立平.社会阶层理论:马克思和韦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5):99-104. 被引量:27
  • 3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3(5):23-32. 被引量:137
  • 4庞树奇,仇立平.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研究初探[J].社会学研究,1989(3):63-75. 被引量:18
  • 5《清德宗实录》卷五四八,第10页.
  • 6高庆,2010,《调查称7成以上蚁族来自农村和县城》,来源《中国青年报》,转引自“新浪网”3月22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2/040919911632.shtml).
  • 7胡明、向楠、王聪聪,2010,《调查显示:47.9%大学生首选省会城市谋职》,来源《中国青年报》,转引自“中新网”3月23日(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qzcy/news/2010/03-23/2184103.shtml).
  • 8加普,约翰,2009,《如何重塑中国模式?》,“FT经济中文网”11月20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9844).
  • 9托克维尔,2010,《美国游记》,倪玉珍译,上海:三联书店.
  • 10王冠中,2008,《个人作为与公共利益》,载张静主编《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222

同被引文献6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