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版本分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从最初的沪剧《芦荡火种》至最终形成定型本和押韵本,在1964—1975年间经历了七个版本的历时变化,折射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律动与波折。在场景设置和人物塑造的改编上均显现了应和主流意识形态吁求而成为凸显国家权力意志的艺术编程的精神实质:场景设置具有愈来愈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其浓郁的革命象征意味在累积叠印中得以确立和强化;人物形象体系建构则在人物的角色、姓名的变更,动作、神貌的改造与唱词、唱腔的调整等方面对"三突出"人物塑造律令遵从践行。
作者 黄擎 叶沈俏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6,共1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11CZW0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关键词批评"研究>(10YJC75103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8--249页.
  • 2骆冬青.论政治美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07-114. 被引量:51
  • 3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的光髑伤象--对塑造畅予荣等英雄形象的-些体会》,《红旗》1969年第11期.
  • 4《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文汇报》1968年5月23日).
  • 5赵勇《胡传奎,胡传葵,胡传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62739&PostID=6336630.
  • 6北京京剧团武剧组.《为塑造革命英雄形象而努力》,《文汇报》1965年6月2日第4版.
  • 7惠雁冰.“样板戏”:高度隐喻的政治文化符号体系——以《沙家浜》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3):41-47. 被引量:7
  • 8薛丽春.京剧"样板戏"唱腔体系之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80-82. 被引量:1
  • 9火炬.《看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后的指示》(1966年7月),见《"沙家浜"的烽火》,《解放军报》1966年12月28日第4版.
  • 10火炬.《看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后的指示》(1966年7月)..《"沙家浜"的烽火》.,..

二级参考文献3

  • 1(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著,王杰等.美学意识形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2[英]科林伍德(Collingwood,R·G·) 著,王至元,陈华中.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3戴嘉枋.论京剧“样板戏”的音乐改革(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3):48-60.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