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海市稻稻薯三熟高产高效优化集成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9-2013年在龙海市开展稻稻薯三熟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探索总结出稻稻薯作物三熟生育期与当地温光资源的最佳配置、关键技术的最优集成、粮食单产的最高水平和模式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
郑龙川
机构地区
福建省龙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210-212,共3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10)
关键词
稻稻薯
三熟配置
集成技术
高产高效
分类号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惠杰,李义珍,杨高群.
超高产水稻的分蘖特性观察[J]
.福建农业学报,2003,18(4):205-208.
被引量:18
2
李小萍,郭聪华,王惠珠,陈少珍.
杂交水稻高产施氮量的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15-16.
被引量:9
3
汤浩,翁定河,杨立明,蔡南通,吴秋云,梁金平,罗文彬.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6,21(3):198-202.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郑金贵,范维培,余亚白,魏文麟,黄敏玲,林金诸,张良韬,黄勤楼,陈君琛.
福建冬季农业开发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4,9(2):1-7.
被引量:6
2
李义珍,黄育民,庄占龙,黄亚昌,余瑞远.
杂交稻高产结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1):1-6.
被引量:46
3
凌启鸿 苏祖芳 等.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J].中国农业科学,1983,(1):1-8.
4
松岛省三.稻作の理论と技术[M].日本:养贤堂,1959..
5
星川清亲 稻的生长 蒋彭炎.许德海(译)[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49-161.
6
蔡建生.
福建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
.马铃薯杂志,1997,11(2):97-98.
被引量:12
7
袁照年.中国冬种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358—361.
8
蔡亚港,黄继生,黄晓辉,洪跃通,李义珍,姜照伟,杨惠杰,苏连庆.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Ⅰ几个杂交稻组合不同出生期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3):11-13.
被引量:3
9
姜照伟,李义珍,蔡亚港,黄继生,苏连庆,陈进明.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Ⅱ不同栽植密度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3):13-16.
被引量:7
10
蒋彭炎,洪晓富,徐志福,倪竹如.
早籼稻有效茎与无效茎碳素营养的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9,13(4):211-216.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65
1
洪彩誌,戴树荣.
南安市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79-83.
被引量:13
2
段红平,张乃明,李进学,杨高群,师常俊.
超高产水稻根际微生物类群数量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285-289.
被引量:15
3
王海勤.
特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7,38(3):1-2.
被引量:2
4
汤浩,梁金萍,曾军,吴秋云,张志勇,罗文彬.
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7,22(2):150-153.
被引量:15
5
汤浩,蔡南通,罗文彬,吴秋云,邱永祥,许泳清,李光星.
福建马铃薯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615-618.
被引量:24
6
罗文彬,汤浩,吴秋云,李光星,许泳清.
福建冬种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07,21(6):353-354.
被引量:6
7
姚宝全.
冬季马铃薯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适宜用量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2):191-195.
被引量:28
8
林永忠.
闽东南冬马铃薯高产的气候生态与标准化栽培[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4-16.
被引量:22
9
黄海华,李小萍,张宗华,王惠珠.
稻稻薯新种植制的密肥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8,26(3):15-16.
10
李刚华,王绍华,杨从党,黄庆宇,李德安,宁加朝,凌启鸿,丁艳锋.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556-356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31
1
伍思平,眭锋,肖小军,张俊,吴自明,曾勇军,黄山.
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0(2):376-382.
被引量:7
2
郭永盛,李鲁华,危常州,褚贵新,董鹏,李俊华.
施氮肥对新疆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249-256.
被引量:38
3
TAN De-shui JIN Ji-yun HUANG Shao-wen LI Shu-tian HE Ping.
Effect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K Fertilizer and Wheat Straw to Soil on Crop Yield and Soil K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System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7,6(2):200-207.
被引量:25
4
洪亚蓉.
龙海市“稻稻薯”新农作制的发展及前景[J]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34-35.
被引量:1
5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王永华,谢迎新,岳艳军,查菲娜.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10-114.
被引量:89
6
解开治,徐培智,陈建生,唐拴虎,张发宝,杨少海,黄旭,赵记军.
“123种植模式”对土壤酶学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9,40(2):279-284.
被引量:1
7
何春玲,徐根富,汤美全.
薯—稻—薯生态高效栽培模式[J]
.现代农业科技,2011(6):86-86.
被引量:1
8
高菊生,曹卫东,李冬初,徐明岗,曾希柏,聂军,张文菊.
长期双季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16):4542-4548.
被引量:157
9
刘飞,张民,诸葛玉平,李倩,刘东雪,王建.
马铃薯玉米套作下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6):1351-1358.
被引量:38
10
巫启新,李育清,赖燕飞.
甜玉米—豆角—超级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94-9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小波,索海翠,赖玉嫦,罗焕明,邓勇兵,安康,李成晨,刘晓津.
经济作物替代薯稻三熟制早稻对肥料利用、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34(9):2080-2087.
1
林永忠.
冬马铃薯高产栽培优化集成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38-138.
被引量:2
2
张上守,卓传营,郑荣和,李义珍.
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J]
.中国稻米,2007,13(3):44-48.
被引量:14
3
白建明,杨琼芬,杨万林,李先平,李世锋,杨丽英,隋启君.
马铃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关系[J]
.中国马铃薯,2006,20(3):160-162.
被引量:14
4
凯斯T2104型拖拉机[J]
.农业机械(导购),2013(7):52-54.
5
杜天庆,郝建平,马磊磊,郝科栋,范龙秋,邢江会,李明.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耐密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3,21(4):101-106.
被引量:28
6
Souza,GE,黄彦蓉.
前轮助力拖拉机配重的最佳配置[J]
.四川农机,1996(4):28-29.
7
方明清.
龙海市马铃薯高产创建优化集成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69-70.
8
梁南山,郑顺林,卢学兰.
四川省秋马铃薯稻田免耕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9-129.
被引量:2
9
洪凯,郭发吉,覃信立,张正武,邢昊,姚建,徐宪文.
咸丰县玉米高产高效模式探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85-85.
被引量:2
10
蓝许祥.
诏安县双季稻高产优化集成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2):28-30.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