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病“发于阳”和“发于阴”之辨证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一条文,历来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病"发于阳"与"发于阴",以及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关系。《伤寒论》是一部治病之书,仲景所创立之辨证论治方法始终强调在认识疾病基础上来分析并判断疾病过程中各种不同证候所反映的病机,进而根据病机来确立治法与方药。只有遵循这一思想来研读仲景之书,方能体会仲景文字之寓意。病"发于阳"与"发于阴"是根据《河图》水火之成数所代表之阴阳来强调治疗疾病之最终目标在于恢复身体的阴阳平和。所以,认识本条不能只在恶寒是否伴随发热上来讨论何谓病"发于阳"或"发于阴",而应该从全书所强调的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高度来看待其所具有的指导全局性的临床辨证意义。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445-447,共3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清·吴谦.医宗金鉴·伤寒论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
  • 2清·张路玉.张璐医学全书·伤寒缵论·卷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59.
  • 3清·张隐庵.张志聪医学全书·伤寒论集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28.
  • 4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
  • 5清·徐大椿.徐大椿医学全集·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3.
  • 6姜元安,张清苓,李致重.伤寒病与六经辨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5-8. 被引量:19
  • 7张清苓,姜元安,李致重.论中医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5-9.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19

共引文献48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