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颈部、躯干、四肢色素沉着1年,头面部皮肤增厚及泛发性丘疹伴剧烈瘙痒6个月,于2012年10月17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呈绒毛状或乳头瘤状增生,无不适感。6个月前头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的肤色及淡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丘疹逐渐增大并进行性增多,头面部皮肤逐渐增厚。曾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色素性皮炎、痒疹,给予口服西替利嗪、泼尼松,皮损好转,瘙痒减轻,部分色素脱落,但停药后皮损反复。近2个月皮损加重伴乏力、纳差、体重减轻。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T 37.5℃,精神稍差,体型略消瘦,双颈部、右锁骨上、双腋窝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密集米粒至黄豆粒大小肤色及淡红色角化性丘疹,皮肤增厚,呈脑回状(图1a)。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粗糙,呈绒毛状或乳头瘤样增生(图1b,1c)。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占位性病变;纵膈内及双腋窝多发淋巴结。头颅CT示多发脑转移瘤。颈部彩超示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右侧锁骨上窝可见增大淋巴结。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中度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①恶性黑棘皮病;②肺癌伴颅内、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已有颅内、纵膈淋巴结转移,丧失手术治疗机会,目前主要给予支持疗法,辅以放疗及化疗。在放疗及化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非索非那30 mg每早1次、西替利嗪10 mg每晚1次,局部外用复方氟米松乳膏等对症治疗,皮损及瘙痒较前改善。
出处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18-219,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