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教育社会学复兴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一股强劲的春风,融解了“左”倾政治原则对思想界、学术界的长期封冻,为思想理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适当的条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气氛开始形成,使各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作者
厉以贤
刘慧珍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22,56,共9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原则
“左”倾
思想理论
科学技术
民主气氛
思想界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3
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9
1
《教育研究》1982年第3期.
2
厉以贤.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88.
被引量:18
3
周贝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教育研究,1988,9(6):3-9.
被引量:2
4
刘一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征的初步探讨[J]
.教育研究,1988,9(3):27-31.
被引量:1
5
金一鸣,袁振国.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特征问题[J]
.上海教育科研,1988(2):9-12.
被引量:2
6
黄济.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6(2):71-76.
被引量:2
7
杨东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民主[J]
.教育研究,1988,9(7):3-6.
被引量:1
8
杨子华.《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认识》,《教育育研》,1982年第2期.
9
冷冉.
教育结构改革刍议[J]
.教育研究,1983,4(5):30-35.
被引量:1
10
宁虹.
纵向教育结构比较分析[J]
.教育研究,1986,7(7):58-6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3
1
钟启泉.
独生子女的心理及其教育——山下俊郎《独生子女》札记(四)(七)独生子女的教育[J]
.全球教育展望,1981,12(6):44-48.
被引量:1
2
钟启泉.
独生子女的心理及其教育——山下俊郎《独生子女》札记(三) (六)关于独生子女社交生活的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1981,12(5):37-43.
被引量:1
3
钟启泉.
独生子女的心理及其教育——山下俊郎《独生子女》札记(二)[J]
.全球教育展望,1981,12(4):51-58.
被引量:1
4
钟启泉.
独生子女的心理及其教育——山下俊郎《独生子女》札记(一)[J]
.全球教育展望,1981,12(3):51-55.
被引量:2
5
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
关于开展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调查和追踪研究的一年总结[J]
.心理学报,1981,13(1):35-41.
被引量:3
6
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
关于超常儿童初步调查和追踪研究的几个问题[J]
.心理学报,1979,11(1):118-125.
被引量:2
7
毛泽东.《矛盾论》[M].,..
8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年.第965页.
9
.《马恩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7页.
10
[日]横山宁夫.《社会学概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页.
共引文献
86
1
廖斌.
论防控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教育政策[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23-28.
被引量:3
2
尹作县.
《教育杂志》与中国教育社会学的最初发展[J]
.文教资料,2007(10):152-153.
被引量:2
3
钟珂.
试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139-139.
4
原新.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J]
.人口研究,2004,28(5):48-54.
被引量:94
5
程方生,何齐宗.
江西省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问题分析[J]
.江西教育科研,2005(5):5-11.
被引量:3
6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吗——从“教学要点”到“教学难点”[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21-26.
被引量:5
7
范红蕙.
独生子女家庭与国防风险研究[J]
.青年探索,2006(1):39-42.
被引量:4
8
范红蕙.
独生子女家庭与国防风险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6(3):56-59.
9
李尚明.
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73-77.
被引量:17
10
朱丹.
试论农民职业分化带来的农村基础教育平等的文化障碍[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3):34-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
.教育研究,1999,20(7):42-48.
被引量:49
2
谢维和.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
.教育研究,1998,19(11):19-24.
被引量:49
3
厉以贤.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88.
被引量:18
4
钱民辉.
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J]
.社会学研究,1997(5):111-120.
被引量:17
5
李国榕,杨昌勇.
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贡献——评鲁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03-104.
被引量:3
6
费孝通 雷洁琼 张健 等.教育与社会座谈发言(J)[J].教育研究,1982,(3).
7
(美)迈克尔·W·阿普尔 黄忠敬译.意识形态与课程(M)[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中文版序言.
8
董泽芳,张国强.
我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与演变(1979-2005)——基于对教育社会学重建以来概论性著作的文本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17-24.
被引量:13
9
侯怀银,王晋.
20世纪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3):1-9.
被引量:4
10
杨昌勇,钱民辉.
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5):20-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程天君.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重建与成就(1979—1992)——“学科重建”期的勘定及其三项建设[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48.
2
杨昌勇,李长伟,李长伟.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3):1-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董泽芳.
关于社会转型期教育社会学使命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39-42.
被引量:4
2
陈太忠.
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2):121-123.
3
吴康宁.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6):8-16.
被引量:15
4
刘精明,张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9.
被引量:11
5
吴康宁.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2):1-20.
被引量:32
6
杜学元,王同祥,林靖云.
试论和谐社会下教育问题的治理——自儒家孝亲教育回归和高扬的视角[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6):82-86.
被引量:1
7
程天君.
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4):154-172.
被引量:9
8
程天君.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重建与成就(1979—1992)——“学科重建”期的勘定及其三项建设[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48.
9
雷爱,程猛.
主体性的苏醒——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脉络与未来展望[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8(5):90-99.
10
杜时忠,卢旭.
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3):51-54.
被引量:12
1
杨军华.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0(2):102-105.
被引量:4
2
蔡娟.
新形势下新生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3):101-103.
3
王启学.
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09(5):164-165.
4
赵美时.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J]
.教育(教学科研)(下旬),2008,0(5):36-36.
5
边彩云.
政治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J]
.金色年华(下),2010(3):93-93.
6
莫松飞.
浅谈教学民主与师生成长[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4):117-117.
7
马海燕.
建立和谐班集体的体会[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1998,24(3):109-110.
8
张文杰.
“导”在何处[J]
.科学课(小学版),2008(1):52-54.
9
席润芳.
探究式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J]
.金色年华(下),2011(1):22-22.
10
郁庆红.
小议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127-128.
教育研究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