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洪堡德的人类语言学与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申小龙同志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批判与反思,对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探求,在社会上已产生一定的影响。申的观点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德的人类语言学。笔考对此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作者
陈炯
机构地区
无锡市江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89年第4期29-36,共8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
申小龙
洪堡
现代语言学
语言学家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1
申小龙.
汉语的人文精神与汉语学的科学主义[J]
.北方论丛,1987(2):31-36.
被引量:5
2
洪堡德.《论爪哇岛上的加维语》,1859.
3
E. Sapir, Canceptual categories in pri- mitive lanbuage science, VoI 74.
4
申小龙.
中国语言学的宏富之路——评“文化语言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2):86-92.
被引量:3
5
H. Masperol La Langue Chinoise.
6
申小龙.
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J]
.学习与探索,1987(3):36-43.
被引量:17
7
申小龙.
汉语语言类型的新探索——论主题句研究的语言类型学意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6):62-69.
被引量:13
8
申小龙.《<左传>主题旬研究》,《中国语文》1986年2月号.
9
《中国语文》1980年1月.
10
Halliday~ Language as social semi otic, 1978.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小丹.
论张世禄语言哲学的民族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2):98-103.
被引量:2
2
游汝杰,周振鹤.
方言与中国文化[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3):232-237.
被引量:48
3
游汝杰,周振鹤.
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2):67-76.
被引量:16
4
申小龙.
中国语言学的方法论探索——陈望道文法革新思想述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1):50-55.
被引量:1
5
游汝杰.
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7(3):6-17.
被引量:50
6
潘悟云.
“轻清、重浊”释——罗常培《释轻重》《释清浊》补注[J]
.社会科学战线,1983(2):324-328.
被引量:9
7
黎锦熙.
所谓“黎派”语法诸书的评介[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4-18.
被引量:11
8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349页.
9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2—63页.
10
刘向,《说苑》.
共引文献
33
1
梁世红.
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收获──简评《汉语词汇与文化》[J]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15(3):82-84.
2
武树元.
俄汉语句子类型学特征和翻译[J]
.外语研究,1993(2):58-62.
3
杨启光.
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3):96-103.
4
潘国良.
汉语话题句类举[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2(2):76-79.
被引量:2
5
程克江.
中国文化语言的兴起及其导向预测——评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2(2):73-80.
被引量:2
6
杨喜娥.
语用等值与翻译[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7(3):27-32.
被引量:3
7
李翔玲,王云安.
汉语主题化与翻译的准确和流畅[J]
.上海翻译,1992(2):10-13.
被引量:5
8
张国扬,苏新春.
当代中国汉语人文研究的兴起及其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J]
.汉字文化,1992(1):42-49.
被引量:3
9
张亦鸣.
论文化语言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其他——与申小龙博士论文化语言学[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85-91.
10
王进.
汉语惯用语隐喻的发生机制[J]
.修辞学习,2006(3):53-5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5
1
伍铁平.
评一本书和一篇文章[J]
.现代外语,1986,9(1):63-67.
被引量:1
2
陈思清.
语言哲学及其对语言学的贡献[J]
.现代外语,1991,14(1):9-15.
被引量:10
3
汪澍白.
文化的涵意与成因[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1):51-56.
被引量:2
4
张汝伦,申小龙.
论文化语言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2):47-54.
被引量:6
5
申小龙.
历史性的反拨:中国文化语言学[J]
.学习与探索,1987(3):36-43.
被引量:17
6
游汝杰.
文化语言学答疑[J]
.汉语学习,1989(3):1-3.
被引量:4
7
严戎庚.
普通话平仄观刍议[J]
.当代修辞学,1985(2):19-20.
被引量:1
8
伍铁平.《二分法和直接成分学说》[J].现代英语研究,1981,(1).
9
申小龙.《走出麻木与悲凉》,载《书林》1989年第2期.
10
陈建民.《文化语言学说略》,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6期.
引证文献
3
1
林归思.
中国文化语言学研讨综述[J]
.北方论丛,1991(6):19-26.
被引量:1
2
伍铁平,范俊军.
评申小龙部分著述中的若干问题[J]
.北方论丛,1992,0(2):33-48.
被引量:4
3
陈炯.
中国语言学流派与中国文化语言学[J]
.北方论丛,1990(2):22-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杨文全,张超.
伍铁平语言学学术批评思想初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83-89.
被引量:3
2
绪可望,徐文秀.
再论语言、认知和现实世界[J]
.外语学刊,2013(3):19-23.
被引量:4
3
伍铁平.
讨论语言和文字问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J]
.北方论丛,1993,0(3):81-93.
4
吴长安.
评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兼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的论争[J]
.北方论丛,1990(5):3-9.
5
孙汝建.
跨世纪的追问:中国为何没有语言学流派——兼论张斌语法思想的学派价值[J]
.文化学刊,2017(2):35-47.
被引量:2
6
邵克金,徐林祥.
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语言学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19,0(11):38-44.
被引量:6
1
陈黎明.
略论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06-111.
被引量:3
2
翟宇翚.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简述德语与汉语的区别[J]
.考试周刊,2013(45):82-82.
3
郑程.
语言和民族——试论汉语颜色词“黄”的文化蕴涵[J]
.北方文学(下),2012(8):99-100.
被引量:1
4
庄国雄,许小委.
洪堡语言哲学中的几个基本结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7-11.
被引量:1
5
刘晗.
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J]
.新疆社科论坛,2009(1):60-65.
被引量:3
6
张明林.
概念·词语·翻译[J]
.学术交流,2000(2):138-140.
被引量:1
7
伍小君.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批判与反思[J]
.外语学刊,2009(4):103-105.
被引量:15
8
乔治.穆南,许钧.
翻译与“世界映象”理论[J]
.语言与翻译,1991,0(3):71-75.
9
李锦琴.
洪堡特语言观与其翻译观的关联性[J]
.文学教育,2011(11):131-132.
被引量:3
10
孙周兴.
论威廉姆·洪堡的语言世界观[J]
.浙江学刊,1994(4):50-54.
被引量:9
北方论丛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