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构我国悬赏通缉制度的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从互联网走入百姓家庭以来,悬赏通缉已成为我国现代侦查破案的有效手段之一。现行的网络悬赏通缉制度有利有弊,它既是依靠群众提高侦破效率的重要途径,也容易导致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效应。因此,笔者从法理和司法实践反思这个问题,认为有必要结合本国国情,依法规范悬赏通缉程序,改进现行的悬赏通缉制度。
作者 翁里 刘家玲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大江网-新法制报:http://jxfzb.jxnews.eom.cn/system/2008/12/04/,最后访问时间:2014年3月19日.
  • 2刘炜.《A级通缉令今片变迁》,《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8月27日,第A01版,第1页.
  • 3陈瑞华.《程序性裁判理论》,中禹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4页.
  • 4刘炜.《A级通缉令今昔变迁》,《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8月27日,第A01版,第2页.
  • 5徐昕.《“悬赏通缉”岂能一禁了之?》,人民论坛·双周刊,2007/02/A.第38页.
  • 6宋伟.《解密中国通缉令悬赏机制》,《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4/23,第A01版,第4页.
  • 7《两会代表热议个人所得税5000元起征呼声最高》,《信息时报》,2010年3月9日.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