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46
-
1王建革.人口、制度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变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40-45. 被引量:3
-
2蓝勇.清代三峡地区移民与经济开发[J].史学月刊,1992(5):41-47. 被引量:2
-
3董学荣,罗维萍.改革开放以来基诺族的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6):30-34. 被引量:2
-
4董学荣,罗维萍.基诺族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58-62.
-
5马国君.近三十年来云贵高原生态变迁研究综述——兼论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的价值[J].贵州民族研究,2010,30(6):108-115. 被引量:5
-
6朱映占.基诺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变迁[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1):82-86. 被引量:6
-
7付广华.民族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11(4):61-66. 被引量:4
-
8徐建欣,王云月,姚春,刘云霞,汤淼,陆明兴.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2,26(2):155-164. 被引量:14
-
9尹绍亭.中国大陆的民族生态研究(1950~2010年)[J].思想战线,2012,38(2):55-59. 被引量:17
-
10崔明昆.生态人类学的系统论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4):54-5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37
-
1关传友.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文化考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3-19. 被引量:3
-
2余明.西汉林政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65-71. 被引量:2
-
3高凤超.呼伦贝尔森林文化的历史与未来[J].国土绿化,1999,0(4):45-46. 被引量:2
-
4王韩民.森林文化浅谈[J].森林与人类,1994,0(1):6-6. 被引量:3
-
5但新球,胡灿坤.我国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61-64. 被引量:14
-
6胡勇,丁伟.民国初年林政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6-30. 被引量:5
-
7阚耀平.人类与森林文化[J].广西林业,2004(5):34-36. 被引量:6
-
8杨玉,赵德光.试论神山森林文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作用——以西南边疆民族为中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4):364-368. 被引量:14
-
9苏祖荣.森林文化发展的若干阶段与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7. 被引量:10
-
10余明.秦朝林政初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36-38. 被引量:3
-
1赵敏顺,张德亮,谢萍.我国森林认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31(4):70-71. 被引量:7
-
2候月丽.从法律的视角看森林认证[J].林业工作研究,2004(11):38-50.
-
3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J].经济,2008(12):96-96.
-
4奉国强.谈林区乱砍滥伐森林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7,8(10):35-38.
-
5顺顺.解读素食生活[J].社区,2008(30):8-10.
-
6江泽慧.现代林业与森林可持续发展[J].绿色大世界,2001(2):4-6. 被引量:9
-
7王一龙.发展林业 保护环境 开创我县生态林业建设的新局面[J].发展导刊,2002(3):42-42.
-
8吴若增.家是什么[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1(14):64-65.
-
9陈文华.从考古发现看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农业区的开发[J].农业考古,2008(1):29-34. 被引量:3
-
10晓章.依法治林:林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J].中国林业,2004(09B):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