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同被引文献24
-
1王菁.云南报业要走品牌路线[J].科技经济市场,2007(3):13-14. 被引量:1
-
2徐舫州.中国电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9-16. 被引量:16
-
3闵大洪.电子传媒的数字化浪潮[J].国际新闻界,1997,19(4):26-29. 被引量:4
-
4林晓华.“粗放扩张时代”的云南报业市场[J].新闻界,2004(6):28-29. 被引量:1
-
5剑飞.集团化:中国电视在困惑与希望中前行——华东地区对口考察归来的命题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2001(3):8-11. 被引量:4
-
6谢金文.从“东方网”的诞生看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势[J].新闻记者,2000(5):9-10. 被引量:5
-
7罗以澄,夏倩芳.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2):11-13. 被引量:6
-
8[1]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张仲实译.人民出版社.1957.
-
9[9]闵大洪.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现状及前瞻[Z]."面向21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
-
10《对新浪网新闻业务的调查报告》,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4,10]紫色,《"网络记者"加入眼球争夺战?》,《南方周末》2000年3月24日
引证文献6
-
1王宇,王长华.中国内地传统媒体生存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4):85-88. 被引量:1
-
2王宇.国内新闻网站三种发展模式剖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7):20-23.
-
3杨青山.云南大众传媒资源分布状况及其特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5):57-58. 被引量:1
-
4王宇.中国内地传统媒体网站生存策略[J].新闻记者,2001(6):57-59. 被引量:5
-
5孟建.对中国电视业“大整合”的理论思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1-23.
-
6李凤琴,王松鹤.网络传播的嬗变及其对期刊业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2):92-9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赵君.纸质报纸会消失吗?[J].文教资料,2006(8):181-182. 被引量:1
-
2张惠民.网络时代的科技期刊传播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113-1115. 被引量:19
-
3厉国刚.新闻网站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探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1):83-87.
-
4王相飞.互联网语境下学术期刊发展特征及趋势[J].编辑之友,2009(2):31-34. 被引量:8
-
5李红霞.都市类报纸新盈利模式探索[J].新闻知识,2011(12):22-25. 被引量:7
-
6李汉平.网络环境下体育期刊的编辑发行工作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2):24-25. 被引量:1
-
7李良荣,汪凯.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2):5-12. 被引量:5
-
8刘晓慧,阳舒绮.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研究综述[J].文化与传播,2016,5(1):12-17.
-
9刘菁瑶.国有传统媒体衍生网站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3(1X):19-20.
-
10朱春阳,张国良.2001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3):22-28. 被引量:2
-
1向淑君,张恩红.网络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之路[J].新闻出版导刊,2000(4):14-15.
-
2萧三郎.渐醒的中国新闻业界[J].中外企业文化(清华管理评论),2000(80):24-25.
-
3孙正一,柳婷婷.’99中国新闻业回望[J].青年记者,2000(2):16-18.
-
4杨小岩.谈谈社会科学期刊坚持党性原则问题[J].荆州师专学报,1990(2):79-85.
-
5徐光春.把对外广播做强做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徐光春同志在国际台二○○二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际广播,2002(3):3-7.
-
6徐光春同志谈网络整合和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03,24(2):64-64.
-
7宋雪琴.中国新闻业孕育“巨人”[J].决策与信息,1998(10):15-16.
-
8欧阳亚辉,谢璐.浅谈新闻娱乐化[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0):12-13.
-
9张雅宾:办成编辑记者的园地[J].新闻与写作,2009(3):11-11.
-
10张志公.编辑学讲话(四)[J].中国出版,1987(4):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