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的媒介接触动机──“当代传媒与青年”抽样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共引文献17
-
1王宇,王长华.中国内地传统媒体生存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4):85-88. 被引量:1
-
2徐晓红.当前我国网络新闻的“优”、“忧”与发展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25-27. 被引量:3
-
3叶利生.2006年电信业十大趋势[J].信息网络,2006(1):1-3.
-
4李永健,王佳慧.从赵滩村信息传播渠道看“知沟”特点[J].当代传播,2006(3):9-11. 被引量:6
-
5殷晓蓉,方筱丽.都市期刊生态结构的比较研究——以纽约和上海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8-15.
-
6潘忠党,於红梅.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使用与评价切入[J].新闻大学,2010(2):4-13. 被引量:30
-
7张志安.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及评价[J].新闻大学,2010(2):23-28. 被引量:8
-
8陈莉.“把关人”与网络媒体的形象[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2):93-94. 被引量:1
-
9张国良,李本乾.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之三)[J].新闻记者,2000(9):22-24. 被引量:3
-
10张国良,江潇.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之二)[J].新闻记者,2000(8):18-2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41
-
1许德娅,刘亭亭.强势弱关系与熟络陌生人:基于移动应用的社交研究[J].新闻大学,2021(3):49-61. 被引量:23
-
2张岱如,舒盼,张诗婷.基于MOA理论的大学生微博意见表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3,9(2):33-37. 被引量:1
-
3尹方圆.鬼畜视频作为互动仪式:“二维房间”的狂欢精神[J].青年学报,2020(1):41-48. 被引量:2
-
4黄京尧.关于报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2001(2):43-45. 被引量:1
-
5舒跃育.心理学三大势力与动机研究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3):87-91. 被引量:11
-
6陆晔.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9-18. 被引量:8
-
7吴风.1995-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43-48. 被引量:18
-
8龙耘.传播学在中国20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3):15-20. 被引量:20
-
9金洪海,张玲,贡爱强.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116-119. 被引量:9
-
10黄升民.重提媒介产业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5):1-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10
-
1孔祥武.南京地区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45-49. 被引量:15
-
2张志安.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及评价[J].新闻大学,2010(2):23-28. 被引量:8
-
3常凌翀.西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26-129. 被引量:3
-
4李良荣,汪凯.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2):5-12. 被引量:5
-
5马超.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来自S省青年群体的实证调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5):79-100. 被引量:14
-
6朱春阳,张国良.2001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J].新闻大学,2002(73):22-28. 被引量:2
-
7夏宝君,郑龙.基于MOA模型的知识类视频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传播效果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5(4):87-99.
-
8冯巧,黄卫.上海大学生周报、杂志的阅读习惯——上海大学生与大众传媒调查(二)[J].新闻记者,2003(3):68-69. 被引量:5
-
9覃柳玲.抖音APP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特点——以武汉市为例[J].视听,2018(12):150-151. 被引量:5
-
10刘昊.抖音短视频与西藏旅游资源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0(10):203-2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9
-
1马超.媒介类型、内容偏好与使用动机: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多维探析[J].全球传媒学刊,2020(3):115-138. 被引量:9
-
2葛瑞,周德仓.新媒体视角下西藏旅游线上传播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6):81-84.
-
3李良荣,王晓梅.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4(80):3-12. 被引量:4
-
4许佳音,沈祎,祖婕,夏倩.上海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4(12):43-45. 被引量:4
-
5胡蔚涛.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25(4):9-12. 被引量:4
-
6黄红珍.大学生媒介需要与高校图书馆媒介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56-158.
-
7陈尚荣,张筱丽.现代传媒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62-164. 被引量:4
-
8王怡红.从历史到现实:“16字方针”的意义阐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4):17-28. 被引量:22
-
9董天策.探讨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历史回顾[J].当代传播,2008(1):43-45. 被引量:2
-
10董天策.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131-140. 被引量:7
-
1贾凌云.兰州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J].青年记者,2007(18):43-44. 被引量:3
-
2王仙凤.毛泽东早期大众传媒接触动机及行为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02-107. 被引量:1
-
3上海书展之青年读书会同城对话第四季活动举行[J].现代青年,2016,0(9):127-127.
-
4上海青年更信传统媒体[J].现代广告,2001(1):64-64.
-
5李梅.上海青年新锐座谈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3(8):29-29.
-
6鲍美红.从“使用与满足”角度分析《我是歌手》成功的原因[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2):65-67.
-
7罗盈.“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弹幕视频中的体现——以bilibili网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5):170-171. 被引量:2
-
8李秀芳,黄淑慧.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电视节目主持人——广东高校的一个抽样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7(3):83-85. 被引量:1
-
9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J].成人高等教育,2006(2):7-7.
-
10郝振省认为国人不读书与应试教育有关[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