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谚语为视角看康巴藏区习惯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康巴藏区谚语是康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阶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口头文学,在部分的康区谚语中内含着传统法文化及当地人民朴实的法理念,是康区习惯法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作者
武雪萍
机构地区
四川民族学院政法系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9-100,共2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关键词
谚语
康巴藏区习惯法
法治甘孜建设
分类号
H136.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化振红.
藏族社会基本特征的民间视野——《藏族谚语》解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0-74.
被引量:4
2
霍存福.
法谚: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44-154.
被引量:23
3
易军.
谚语中的法文化——民间法的视野[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1):82-86.
被引量:5
4
李红,赵云红.
藏族婚姻习俗与现代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以西藏地区为例[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5):20-2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霍存福.
法谚: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44-154.
被引量:23
2
马戎.
罪与孽:中国的“法治”与“德治”概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2):29-36.
被引量:39
3
白明政.
贵州省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婚姻法变通规定》的情况浅析[J]
.贵州民族研究,1997,17(4):79-83.
被引量:4
4
陈永胜.
松赞干布时期藏族基本法律制度初探[J]
.民族研究,2003(6):93-97.
被引量:8
5
徐忠明.
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与诉讼心态——以谚语为范围的文化史考察[J]
.中国法学,2006(6):66-84.
被引量:43
6
张玉霞.
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2):22-26.
被引量:2
7
释道宣.辩惑篇·列代王臣滞惑解[A]..广弘明集(卷6)[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
恰白·次旦平措 陈庆英 译.西藏通史一松石宝串[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48-72.
9
王尧 陈践.敦煌吐蕃文献选[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21-23.
10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29
1
程汉大,刘吉涛.
中西“小传统”法文化之“暗合”--以民间法谚为视角的考察[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11(3):121-128.
被引量:7
2
张昌辉.
法律与战争片论——由“枪炮作响法无声”谈起[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8,23(5):25-28.
3
徐忠明.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J]
.学术研究,2009(1):5-38.
被引量:10
4
霍存福.
汉语歇后语的法律文化概观——以《杂纂七种》为中心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6):3-19.
5
应星.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J]
.社会学研究,2010(5):111-129.
被引量:72
6
易军.
谚语中的法文化——民间法的视野[J]
.广西社会科学,2011(11):82-86.
被引量:5
7
郭起华.
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9):26-27.
被引量:5
8
刘吉涛.
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
.北方法学,2008,2(4):83-89.
被引量:2
9
王存河.
国家与社会的对话: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内涵解读[J]
.西部法学评论,2011(6):21-25.
被引量:1
10
钟菊英.
关于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的法理可行性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2):259-260.
1
布和.
浅论蒙古族古代习惯法渊源及其形成与发展[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5,43(6):185-189.
2
曹容,王军.
文化语境视角下康巴藏区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5):3-5.
被引量:1
3
曹容,袁利,太扎姆.
康巴藏区旅游英语翻译现状调查研究[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3):54-57.
被引量:4
4
李鉴,曹容.
康巴藏区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以康巴歌舞专有名词英译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2(8):95-96.
被引量:2
5
李华平.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康区方言[J]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85-90.
被引量:1
6
黄信,颜晓英.
康巴藏区外宣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42-47.
被引量:5
7
吉克.则伙.史伙.
彝族尔比与习惯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3):32-35.
被引量:1
8
蒙古法典所例“羞辱”习惯法条例探析[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2,40(3):45-50.
9
马克·本德尔,吴姗,巴莫曲布嫫.
略论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翻译[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2):141-144.
被引量:50
10
曹容.
旅游翻译中的地名和景点名称翻译研究[J]
.职业时空,2010,6(1):143-146.
被引量:13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