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契约:社会幸福的理念建构——兼论社会幸福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包括社会大多数成员安全、秩序、和谐的社会幸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社会幸福依赖于契约,契约既是对每一个个人行动的限制,同时它又保障个人间均衡的自由和满足,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在和谐互动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幸福。基于西方与东方、个体独立与群体合作、正义与仁义融合统一的契约精神是实现当代社会幸福的关键。当代中国社会幸福的建构需要统一的契约精神,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规则间实现新的跨越。
作者 丛晓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190,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BBA12002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丘海雄,李敢.国外多元视野“幸福”观研析[J].社会学研究,2012(2):224-241. 被引量:46
  • 2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15B,452A -C.
  •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44-347页.
  • 4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9-126. 被引量:37
  • 5小林久高.「社会規範に意味について」、『社会学評論』1991年第42巻第1号.
  • 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75、476页.
  • 7柏拉图:《美诺》,载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163-164页.
  • 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2-4页,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9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 10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文化比较的一种新探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3-202页.

二级参考文献42

  • 1方纲,风笑天.城乡居民主观幸福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68-73. 被引量:11
  • 2[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
  • 3[2]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 4[4][美]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 5加尔布雷斯,1965,《丰裕社会》,徐世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6赛利格曼,2010,《真实的幸福》,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 7Alexandrovar,Anna2005,“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Kahneman's‘Objective Happines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6.
  • 8Bork,Derek2010,The Politics of Happiness—What Government Can Learn from the New Researchon Well-being.Jersey:New Jersey University Press.
  • 9Csikszentmihalyi,M.&R.W.Larson1987,“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xperience SamplingMethod.”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75.
  • 10Diener,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95(3).

共引文献96

同被引文献12

  • 1陈新汉.评价论研究的新进展[J].哲学动态,1999(12):21-23. 被引量: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 3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391-39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89.
  • 5胡先缙.中国人的脸面现.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M].翟学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6金耀基.“面子”、“耻”与中国人行为之分析,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
  • 7成中英.脸面观念及其儒学根源,翟学伟.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4-47.
  • 8刘斌.中国人的脸与面子--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9-72.
  • 9田毅鹏.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J].社会科学,2009(7):71-75. 被引量:103
  • 10李梅.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心态与情感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6(11):32-35.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