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鲁迅翻译路径选择的理论旨归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从事翻译的主要路径乃是译界所熟知且饱受争议的所谓“硬译”,特别强调“信”,适当兼顾“达”,而完全不在乎“雅”。“硬译”一词的提法最早可追溯20世纪20年代末。
作者
王永
机构地区
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128-130,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路径
翻译
鲁迅
年代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鲁迅杂文全集[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雷亚平,张福贵.
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J]
.鲁迅研究月刊,2000(12):25-37.
被引量:32
3
胡明,赵新顺.
瞿秋白翻译理念释绎——兼谈其与鲁迅在翻译问题上的争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1):100-106.
被引量:6
4
贺爱军,鲁绪峰.
鲁迅翻译实践与理论的整体观照[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30-33.
被引量:3
5
胡波.
儿童文学翻译与译者主体性——以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3):100-104.
被引量:4
6
鲁迅全集:第10卷[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朱红梅.
鲁迅翻译观的嬗变[J]
.学术探索,2012(8):125-129.
被引量:6
8
赵秀明.
论鲁迅的翻译思想[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9-17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59
2
《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一年各期目录[J]
.近代史研究,1981(4):317-318.
被引量:4
3
王玉樑.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
.天府新论,1995(6):34-38.
被引量:165
4
崔永禄.
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143-149.
被引量:26
5
雷亚平,张福贵.
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J]
.鲁迅研究月刊,2000(12):25-37.
被引量:32
6
钱理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传统文化的几次思想交锋——以鲁迅为中心(二)[J]
.鲁迅研究月刊,2006(2):28-41.
被引量:2
7
万宝林,陈叶.
鲁迅翻译思想的文化视角——也谈“宁信而不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1):94-99.
被引量:4
8
高旭东.
鲁迅:持续不断的文化魅力之奥秘(第一讲)[J]
.鲁迅研究月刊,2007(3):70-80.
被引量:2
9
鲁迅.“题未定”草[M]//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二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翻译出版社,2005:364.
10
鲁迅全集:第7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46
1
王登文.
改写·批判·重构——从“硬译”看转型期鲁迅对中国新文化建构的探索[J]
.作家,2010(6):161-162.
被引量:1
2
田玲.
从目的论的角度解析鲁迅的翻译策略[J]
.山花(下半月),2009(9):117-118.
被引量:1
3
张景华.
从“硬译”透视鲁迅对中国文化转型的探索[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2):66-71.
被引量:14
4
朱凌燕.
论鲁迅翻译中的“信而不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26-30.
被引量:3
5
张允,杨家勤.
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5):91-94.
被引量:1
6
宋以丰.
《论翻译》中鲁迅对于严复的评价考辩——兼与王秉钦先生商榷[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99-102.
7
黄四宏.
辩证性·科学性·时代性——重新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03-105.
8
曹海凤.
鲁迅“硬译”中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J]
.飞天,2010(6):78-80.
被引量:1
9
王艳玲.
鲁迅翻译观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J]
.时代教育,2009(6):39-40.
被引量:1
10
贺爱军.
鲁迅“硬译”的文化解读[J]
.上海翻译,2009(4):70-73.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1
1
封一函.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J]
.文艺研究,2006(3):39-44.
被引量:30
2
Nida,Eugen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 1969
3
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ty. . 1995
4
(美)卡斯顿海雷斯著,李田心译.现代艺术的美学奥蕴(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8
5
Shuttleworth Mark,Cowie Moira.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2004
6
Venuti.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 1998
7
王东风.
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
.中国翻译,2008,29(2):5-10.
被引量:113
8
朱湘军,康翠链.
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J]
.上海翻译,2014(2):68-71.
被引量:5
9
任佳.
归化与异化在英语电影翻译中的运用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4):132-135.
被引量:6
10
许祖华.
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与抒情的话语及语用修辞[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4):47-5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许祖华.
论鲁迅孤寂的生活方式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2):91-96.
2
李田心.
鲁迅翻译理论的世界性贡献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归化”专利权属于鲁迅,韦努蒂的“异化”不能淹没鲁迅的“保持洋气”[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32(2):106-111.
1
刘发建,任妹,武凤霞.
与鲁迅的童年相遇——《少年闰土》教学实录[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06S):14-16.
2
孙犁.
《善闇室纪年》序[J]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2003(5):37-38.
3
后宏伟.
鲁迅在地学方面的贡献及其爱国主义思想[J]
.地理教学,1999(6):45-45.
4
陈颖祺.
小时鲁迅——小祺穿越记[J]
.作文通讯,2009(7):85-87.
5
“鲁迅后人”该是什么人[J]
.河南国土资源,2006(7):49-49.
6
刘为民.
论鲁迅的地质学研究[J]
.科学,2000,52(5):30-33.
7
莫莫.
我与鲁迅比童年[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08(9):48-48.
8
殷国明,姚鸿,蔡苗.
百草园:诗意的家园[J]
.博物,2005(2):72-75.
9
杨紫雯.
小雪花的故事[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0(2):44-44.
10
乔小娟.
地图上的一只蚂蚁(外两首)[J]
.少年文艺(南京),2014(3):32-33.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