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影《桃姐》的“艺术场域”及社会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影《桃姐》以老人等弱势群体为表现对象,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从无人投资到刘德华的慷慨赞助,使其在生产、消费、运营的产业链中注入了"公益性"的色彩。影片中表现的"主仆情"具有浓厚的"香港"色彩,在"怀旧"的情境中再塑了"香港"的城市个性,体现了香港电影界艺术家们的"集体心理"和文化追求。可见,"人道主义""公益性""香港"构成影片"艺术场域"的三个维度,以此传递了影片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 喻琴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6-87,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都市化过程与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YS31) 2013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视野下‘非遗’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编号:YG2013156) 2013年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加快推进音乐类节目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YC2013-S064)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罗伯特·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201.
  • 2[澳]格雷姆·特纳.电影作为社会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7.
  • 3[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 4[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0.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