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两次民间文学"生产运动"中出现的"格式化"弊病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反思,由此推动了从民间文学到口头传统的范式转换。"非遗"语境下的民族口头传统的整理工作仍存在"全集不全"、"音系失真"、"去语境化"、"原真性失范"诸问题。如何真正达成"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时代课题。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2,共9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西东巴经籍搜集
释读刊布的深度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1AZD07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