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厢缭绕一炉香——论张爱玲《第一炉香》与《西厢记》之间的文学演变关联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42年,话剧《秋海棠》在上海大获成功,对传统戏剧元素的巧妙运用是该剧吸引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张爱玲从中获得启示,体会到传统戏剧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这激发了张爱玲从传统戏剧中汲取养分进行小说创作,她在《紫罗兰》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第一炉香》由此应运而生。从文本分析来看,《第一炉香》明显受到王实甫《西厢记》的影响,在人物、情节、叙事结构等层面体现出与《西厢记》之间的文学演变关联。张爱玲对读者心理的把握与迎合是促成这一文学演变关联的表层原因,至于其深层原因,实是中国独有的融小说和戏剧于一体的"传奇"文类意识在起作用。
作者 李清宇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黄天骥.《张生跳墙》的再认识——《王西厢》创作艺术探索之一[J].文学遗产,2010(1):68-74. 被引量:4
  • 2周瘦鹃.《写在(紫罗兰)前头》.陈子善编.《张爱玲的风气--1949年前张爱玲评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 3元稹.《会真记》[A]..《金圣叹评西厢记》[C].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 4周绍良.《(传奇)笺证稿》,载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360-83.
  • 5《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王实甫.《西厢记》,第108页.
  • 6程之.《表演大师石挥》,舒晓鸣编著.《石挥的艺术世界》,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 7许子东.《物化苍凉-张爱玲意象技巧初探》,刘绍铭等编《再读张爱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174页.
  • 8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见张问陶.《船山诗草》,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57页.
  • 9赵景深.《我对于王实甫(西厢记)的五点看法-蒋星煜(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国戏曲丛谈》,济南:齐鲁书社,1986版.

二级参考文献9

  • 1王万岭.张生解诗何错之有[J].戏曲艺术,2003,24(1):41-43. 被引量:1
  • 2南国戏剧,1980,(3).
  • 3《冷暖集》,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 4《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5蒋星煜.《“疑是玉人来”的玉人何所指--<西厢记>的全名问题》[J].艺术百家,1990,(2).
  • 6《世说新语·惑溺》,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91-1492页.
  • 7仝毅.《西厢记新证--金代普救寺莺莺故居诗碣的出土和浅析》,《西厢记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334页.
  • 8《槃蓬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上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版,第69页.
  • 9《歌颂当代英雄,提高创作质量—北京市文联召开业余作者短篇小说座谈会,赵树理等同志同业余作者促膝谈心,介绍创作经验》,1962年11月1日《光明日报》.

共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